内分泌、神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22&run=13

  1955年12月,省立二院周显腾报告恶性黑棘皮病例,患者全身乏力、消瘦,皮
肤呈黑色素沉着,生化指标检查符合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肤活检证实为棘
皮症。论文刊于1957年《中华医学杂志》。
  1956年6月,周显腾等发现一例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脊椎痛、肢关节活动不灵、
心脏肥大、脊椎炎、四肢关节炎,属国内首例。论文刊于1958年《中华医学杂志》。
  1984年,济南军区总医院张胜兰用醋酸铅薄膜电泳法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发
现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血氧变化呈反比,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渗透压
呈正比,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畸形和变形性下降与循环缺氧有关。提出糖尿病患者易
发生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观点。论文刊于1987年《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1985年,周显腾与张胜兰等调查240例糖尿病一级亲属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
发现对照者群体糖尿病患病率为0.2%,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2%,遗传度
为72%,认为糖尿病肯定与遗传有关。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对3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进行家族调查,结果与孟德尔单基因遗传不符,支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
多基因遗传。论文刊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56年,省立一院孔祥和等对再发性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类12例病人进行病
因病理研究,发现部分病人抗神经抗体阳性,采用葵花籽油治疗有效,并有一定的
预防作用。论文刊于1982年《中华儿科杂志》。
  1959年,山医附院朱汉英等用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症状改善。认为针刺作用
是通过神经调节改变神经肌肉连接处的生化状态而促进症状的改善。论文刊于1960
年《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
  1960年,李大年等对国人颅骨腭枕线与第二颈脊齿样突的距离及基底角的正常
值做了测量统计,为国内诊断原发性颅底凹陷症提供基础数据。论文刊于1962年《
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又报告急性脑血管疾病各类体象障碍,认为发生机理主要是
一侧半球广泛损害,特别是顶叶的损害,感觉与运动分析器活动受限,发生知觉思
维障碍。论文刊于1964年《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
  1965-1978年,山医附院进行口服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脊髓空洞症研
究,共300余例,有效率70%以上,填补国内空白。
  同年,山医附院刘梅仕等首用脑脊液手术、病理及细菌学检查诊断不典型结核
性脑膜炎,共40例,确诊为假性脑瘤型、脑膜炎型、脊髓型、混合感染型、马尾神
经根型,填补国内空白,论文刊于1981年《中华神经科杂志》。
  1976年,刘梅仕等应用强地松大剂量隔日过渡法治疗重症肌无力,部分病人可
完全缓解,国内最先报告。论文刊于1985年《中华医药》英文版。
  1977年,青医附院丛志强进行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抑制疗法,提出免疫抑制剂、
胸腺放疗、胸腺切除及类固醇综合疗法,危象缓解显效率达80%。论文刊于1985年
《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
  1982年,青医附院解学孔等在对癫痫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观察中发现,当原发
性大发作时,IgM比继发性大发作IgM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IgA、IgG降低,认
为癫痫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为国内首次报道,论文刊于1984年《中华神经精神
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