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农田林网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2&run=13

  山东沿海和内陆沙荒较多,风沙危害严重。新中国建立前,虽然也有农民栽树
防风沙,但形不成防护体系,效果甚少。新中国建立后,一度搬用国外造大型防护
林的经验,强调主林带与害风垂直,在大面积的沙荒地上,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一
般耕地上很难实施。70年代中期,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沟、渠、路、林
综合治理,在一个县或公社的范围内统一规划,技术上采取窄林带(2-3行树)、小
网格(根据害风情况100-200亩)的农田林网,在全省宜林网化地区迅速推开。兖州、
冠县、聊城、宁阳等县,还通过桐粮间作,造小片丰产林、“四旁”绿化,迅速形
成点、带、片相结合的防护体系,并在全省推广。到1985年,全省林网化面积达
4430万亩,占宜林网化面积的68%。全省有32个县、市达到林业部颁布的平原县、
市绿化标准。农田林网化对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效果显著。据林业、气象部门观测,兖州县林网化后林网内和空旷地相比,平均降
低风速35%,空气湿度提高5-11%,蒸发量减少16%,干热风由林网化前10年平均每
年出现6天,降至每年出现1.3天。据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一般林网内小麦
比空旷地增产9.5-41.3%,平均增产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