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临床医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16&run=13

  山东古代中医临床医学,隋唐前还是综合性的学科。虽然在王宫内出现过专司
内科和专司外科的医官,但分科并不明显。至宋代,医家各有擅长,临床分科渐为
明确。郓州(今东平)人钱乙对儿科贡献卓著,为中医儿科奠基人之一。民间名医淄
川人陈自明擅长妇科,有《妇女大全良方》传世。东平人董汲擅治皮肤病,著有《
脚气治法总要》二卷。益都人丘经历擅治口腔病。金代宁海州人马丹阳总结前人针
灸经验,撰写《针灸大全》创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明代,益都人翟良擅治传染病,
著有《痘疹类编释意》三卷。其同乡赵镗精于眼科,时人颂称“赵光明”。清代,
内科、外科、妇科、骨科、针灸各科名医峰立。民国时期,曾一度排斥中医,医术
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中医临床医学重新焕发了青春,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学科,在继承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基础上,都有新的发展。《黄帝内
经素问校释》、《针灸甲乙经校释》等书的出版,为古典中医临床医学的应用开辟
了道路。《刘惠民医案》、《吴少怀医案》、《中医实用妇科学》、《幼科条辨》
等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总结。中医诊断,已不再停留在望、闻、问、切单凭经验
的水平上,而是有了脉象仪、心电仪以及采用西医先进的检查手段作为诊断的科学
依据。推拿、按摩、气功等中医传统医疗手法,也研制出代替手工操作或部分代替
手工操作的仪器设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临床医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西医临床医学自19世纪40年代传入山东后,发展比较顺利。但是,只有在新中
国建立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1978年以后,医疗技术发展的规模更
大,速度更快,专业化更强,层次水平更高。西医诊断技术已从普通的听诊器、血
压计、体温表、光学显微镜、生理化验,逐步发展到临床电生理仪、纤维内窥镜、
微循环观察仪等精密的观测检验手段;从小型X光机胸廓透视发展到B型超声波、CT
等先进的造影技术。西医治疗技术创造出细孔钻颅引流术、全喉切除气管咽吻合喉
功能重建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眼球前节重建术、经额行垂体肿瘤切除术、断肢再
植术等众多的先进医疗技术,有的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改变了西医临床医学的面
貌,把山东临床医学的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中西医结合,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显著特点。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互相学习、互
相借鉴,使临床医学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早在1934年,沾化县中医崔级三曾提
出过医家应当中西汇通的观点。但是,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远见卓识才能
变为现实。中西医结合已运用到临床医学各科的医疗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运用推拿和颠簸疗法治疗小肠扭转、肠梗阻,运用中西医药物配合治疗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运用脉象仪、气功红外信息仪,辨别脉象,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运
用针刺麻醉配合手术治疗等,进一步丰富了祖国的医学宝库。
  到1985年底,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1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
部级105项,国际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