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医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09&run=13

  山东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越人著《扁鹊内经》、《外经》,
首倡脉学。汉代,公乘阳庆著《黄帝扁鹊脉书》。魏晋时代,王叔和编著《脉经》
十卷,发展了脉学理论。宋代,成无已对中医内科理论有所发展,他首开中国医学
史上注释《伤寒论》之端,并对张仲景的辩证与方义有所阐发。明代,翟良著《痘
疹类编释意》涉足传染病病理学。清代,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又有所开拓。黄元
御著有《金匮悬解》、《四圣悬解》、《四圣心源》、《伤寒说意》等,于溥泽著
有《伤寒指南》等,罗止园著有《止园医话》、《麻疹须知》、《恫瘳集》等,刘
奎著有《瘟疫论类编》等,宋桂著有《妇科真传》、《痘痧集要》、《疯症集要》
等,胡永平著有《妇科胎产心法》等。
  民国时期,山东气功学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青岛崂山道人玄中
子朱文彬编写《大成道乡修真全集》,集古代气功百家之经典妙诀,对气功修炼尽
性至命功夫,从筑基入手至金液大还丹的过程、方法、火候等尽述无遗。
  1958年,山东中医研究班编写的《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对原书作了全面注
解。
  1978年,山东中医学院徐国仟等编写的《针灸甲乙经校释》一书,将每一篇通
篇大意和段落概况,言简意赅地列入首端,并按对校、本校,它校,理校四种方法
进行校勘。对原书中脱漏、倒置、衍文、讹字等加以纠正,对某些生涩难明的字进
行注音,对某些专用术语进行解释。
  1981年,山东中医学院刘献林编写的《金匮要略语释》,分校勘、词解、提要、
语释、方解、临床应用、按语等项。该书主要特点,一是对原书条文的解释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并将个人对经方运用的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二是既注意理论的阐发,
又注意密切联系临床,以期学以致用,提高临床辩证施治的能力。
  1982年,山东中医学院张善忱等编写的《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一书,对国内
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进行整理重辑,以经为纲、以穴为目,首
列经脉、病候,分列所属腧穴。每穴的部位、经属、刺灸方法,按原著卷三所载原
文通条写下,并将散载于各卷中的腧穴主治,以卷次为序分列于腧穴的刺灸法之下。
在重辑过程中,还对原文进行了校勘。
  同年,山东中医学院张灿 等主编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一书,内容分提要、
原文、校勘、注释、语释、按语等。1985年组织专家进行书评认为:“这是一部系
统整理研究《素问》的现代优秀医著。全书体现了编著工作中的先进性、科学性和
实践性,是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