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医学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07&run=13

  医学,在山东是一门发展很早的科学技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居住
在山东地区的先民们,已能用砭石和骨针治疗疾病。《帝王世纪》中,有东夷人部
落领袖伏羲氏制作九针的记载。这个时期,占卜和治病相结合的巫医占统治地位。
到了商代,有辛氏(居今曹县一带)伊尹以本草煮制药汁治病,史称“汤液”,为中
药汤剂之始。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开始摆脱巫术的羁绊,而独立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人
物,就是齐国卢(今长清县)医秦越人,史称扁鹊。他著有《扁鹊内经》、《外经》
等书,讲究辨证诊治,反对巫术治病。
  自秦汉至宋元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传统医学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最重要的
标志,就是医疗有了较明确的分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都已形成
了系统的医学技术,中药学也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出现了许多医药学名家,写出
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医学著作。西汉临淄人公乘阳庆著《黄帝扁鹊脉书》,为中
医内科脉案之宗。西汉临淄人淳于意详记诊治细情,集为《诊籍》,开中国医案先
河。唐代李 著《英公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北宋郓城人钱乙,著有《婴
孺论》、《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医儿科奠基人之一。淄川人陈自明擅长妇科,有
《妇人大全良方》传世。东平人董汲擅长皮肤科,著有《脚气治法总要》。金朝宁
海州《今牟平》人马丹阳撰写《针灸大全》,发明天星十二穴,为历代针灸医家所
沿用。元代,医家已使用刀、剪、钳、凿、烙、夹板等与近代外科手术很相似的手
术器械。这个时期,还产生了独立的养生学,代表作就是宋代平原人赵自化的《四
时养颐录》。
  明清两代,山东医家多留意于总结前人经验,倾心著述;或搜集整理散佚医卷,
鉴别订定,汇编成书。到了晚清,传统医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骨科、针灸等各医科名医峰立。省内著名医家70多人,新著多达50余种。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山东医学科学技术走过了西方医学传
播普及和中西医互相对峙又互相渗透的历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进展甚少。新中国
建立后,医学科学技术沿着中西医结合的方向,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特别是1978
年以后,更加生机勃勃。预防医学,50年代末,就在全省范围内基本上消灭了天花、
性病、黑热病。1983年,国家宣布,山东为第一个基本消灭血丝虫病的省份。临床
医学方面众多先进医疗技术都处于全国前列。理论医学,在中医学、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
学、物理学、流行病学、卫生学等广泛的领域开展了研究,研究的层次也在迅速提
高。计划生育技术,从推广应用男性避孕套、女性阴道隔膜,发展到优生优育的研
究、人类精子的研究,实现了研究工作的重大飞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科学研究工
作也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