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04&run=13

  中波广播 1933年,济南建省会广播电台,发射功率为500瓦,频率为875千赫。
发射天线是两座30多米高的自立铁塔架设的T型天线。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建立济南新华广播电台,有两部发射机,功率分别为1
千瓦和100瓦,频率分别为860千赫和1370午千赫。到1958年,发射机功率逐步扩大
为150千瓦,频率为1320千赫。1962年试验了反衰落天线,1965年加高发射天线,
完成151.5米拉线式铁塔的架设,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
  1973-1976年,省广播局完成中波同步广播中间试验科研项目,提出每个省可
以用三个频率组成全省的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网及其参数,从而解决了中波广播频率
拥挤和相互干扰的问题,在全国推广,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其“TBJL同步广
播激励器”成果,获1979年四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到1978年,全省各市(地)和部分县已建成24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形成中波同步
广播网,总发射功率为657·5千瓦,频率为918千赫、594千赫和1548千赫。中央台
和省台的覆盖率均达到80%。
  有线广播 1950年,山东开始发展有线广播。到1958年,通过逐级放大,在全
省已建成县、乡、镇到村的农村有线广播网。1975年,昌乐县广播站研制成功调频
载波数控有线广播机,实现了县广播站对公社广播放大站的遥控、遥测及信号传输,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在章丘县旭升大队试验立体声有线广播,在淄
川、临淄区有线广播专线上进行通话和文件传真,实现了一线多用。
  调频广播 1963年,省广播局开始在泰山试验调频广播。用1千瓦调频发射机,
有效服务半径为150-180公里,为全省半数以上的中波转播台和县(市)广播站提供
转播信号源,1965年正式在泰山山顶建设调频试验台,用10千瓦调频发射机转播省
台及中央台的节目。中央广播事业局于1968年在济南召开鉴定会,认为利用高山建
调频台是投资少、收效快、效果好、与中波有线广播结合发展的好办法,在全国推
广。1983年,省电台开办第二套节目,采用调频收听覆盖,在5个高山台分别用10
千瓦发射机,使全省覆盖率达50%。同年开始进行立体声传播。市(地)办的广播电
台,大部分是利用调频向中波台传送广播节目,并对市区进行收听覆盖。县(市)广
播站也用调频广播向乡镇传送广播节目,作为有线广播专线的补充。
  节目制作和播控系统 新中国建立初期采用直播,文艺节目靠放唱片或利用刻
板录音机录制和播放。50年代,先后使用钢丝录音机、磁带录音机和便携式直流录
音机,使广播节目灵活机动,形式多样。60年代,逐步使用国产广播专用录音机。
70年代,进口了瑞士A-80型广播专用录音机及日本“索尼”、联邦德国“五合”记
者采访用录音机。80年代,引进24轨多声道录音机和高质量的活筒、调音台,能够
采用多声道录音方式和立体声录制节目,具备了高质量音乐性节目的录制和制作能
力。1981年,省广播局研制出ZDT-1直读式混响计,可以用数字直接显示厅、堂的
混响时间,为播音室混响时间的测量提供了方便。1983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研制
成功BK-2型广播节目播出自动控制装置,为国内首创。1985年,省台利用单板机研
制成广播节目自动播出设备,提高了节目播出的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