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麻纺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278&run=13

  4000多年前,山东已有陶制纺轮纺麻。春秋末齐国就有麻布标准。北魏贾思勰
总结了大麻沤制的经验。元代《王祯农书》中绘图阐明三十锭麻、丝捻线机沤制的
大麻麻片洁白柔韧可织细布,并叙述了苎麻用灰水日晒脱胶技术,当时在世界都是
领先的。元代以后,山东棉织业兴起,麻纺织渐衰落。新中国建立后,山东大麻作
为土特产出口西欧各地,国内用作绳索及粗麻制品或造纸原料,麻纺织技术停滞不
前。
  50年代初,青岛麻纺厂黄麻纺织使用三四十年代的老机,手工换梭。软麻、梳
麻、并条设备都非常落后,劳动强度大,产量低、质量差。50年代重点是改进和改
造陈旧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对梳麻机前加成卷机构,麻条输出后自动入桶,
摆脱了笨重劳动。麻织机改自动换杼,既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1966年,青岛麻纺厂研究利用棉纺厂旧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按黄麻纺的要求
特点改造成功,取得了较好效益。
  1977年,青岛麻纺厂研制成功麻袋全自动缝边机和麻卷自动复位式定长装置,
效率质量明显提高。1978年,各麻纺厂推广油泵式梳麻机,成卷部分加装定长装置,
细纱机械割头和半自动落纱、络纬机三自动以及麻袋自动缝纫机,劳动生产率进一
步提高。
  1983年,东平麻纺厂张道臣等与上海第二十一绵纺织厂等单位协作,研究成功
大麻化学脱胶工艺,首次在环锭棉纺设备上纺出了11英支、14英支、18英支、21英
支麻棉混纺纱和麻涤混纺纱,试制了棉麻混纺花呢,结束了大麻不能用机器纺纱织
布的历史。1984年省科委主持小试鉴定后,继续进行中间试验,通过中试使大麻脱
胶工艺规范化,并采用机械分离手段提取多种不同长度的纤维:60-80毫米为麻型
长纤维,主要用于生产36公支以上纯大麻纱,可与毛、丝、涤纶混纺成精纺高档料;
40-60毫米为毛型短纤维,主要用于粗梳毛纺;24-40毫米为棉型纤维,供棉纺厂
麻棉混纺。该成果获198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此间,泰安
纺织工业公司和泰安棉纺针织厂配合东平麻纺厂进行纺纱及产品开发研制,在泰安
棉纺针织厂配置了绢纺设备为基础的大麻纺织中间试验车间,试验各种大麻纺和混
纺纱共10个品种,最细纯纺大麻纱36Nm,具有突破性,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