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246&run=13

  公元前26世纪,在今胶东地区、夙沙瞿子煮海为盐,是中国海盐生产之始。至
元末,大多是引海水用煎煮法制盐。到公元1370年(明朝洪武三年)《明史食货志》
有“山东之盐有煎有晒”的记载。1644至1730年(清朝前期),寿光、掖县、昌邑等
地相继采用开挖大土井开滩晒盐。民国初,山东盐区的海滩、井滩较普遍采用了滩
晒法制盐。1919年烟台通益精盐公司开发生产出再制盐。新中国建立前,各盐业滩
仍沿用“水戽上水,大耙扒盐,抬筐运盐,木掀赶坨,碌碡(大轴)压池”的原始手
工生产方式,采用莲子、煮熟的黄、黑豆或鸡蛋试卤浓度。
  1952年,山东盐区普遍应用波美表试卤水比重。
  1958年,青岛永裕制盐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家真空制盐厂,采用真空强制蒸发制
精盐新工艺,改变了长期以来采用敞口锅人工熬制的落后面貌,盐质明显提高,平
均纯度达99.43%,优于部一级标准。该厂葵花牌再制盐一直行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50年代末,渤海湾沿岸、寿光、莱州等盐场的井滩相继废大卤井,改用砖管井
和水泥管井,用风车和畜力链子水车提水。
  60年代前,省内原盐结晶工序为“老(卤)、浅(卤)、短(结晶期)”工艺,只适
应于手工作业,盐质差。60年代初,黄海沿岸和莱州湾沿岸盐场,以及文登高岛盐
场等逐步试验和推广“新(卤)、深(卤)、长(长期结晶)”新工艺,适应了滩田技术
改造和机械作业的需要,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1966年,山东埕口盐场在
以往滩晒实行春晒,秋晒一年“两晒制”的基础上,进行“秋灌春收越冬连续结晶”
的试验,获得成功,增产盐10%以上。同年,羊口盐场机修厂与天津制盐科研所合
作,研制出国内第一台5.9千瓦小型收盐机。1967年开始,由天津制盐科研所、青
岛盐务局、青岛东风盐场、青岛盐机厂共同承担轻工部下达的“盐业主要工序生产
机械化”研究试点任务,到1972年,先后试制成功14.7千瓦、36.8千瓦收盐机,5
.9千瓦、14.7千瓦翻斗式运盐车,5.9千瓦、14.7千瓦压池机,以及活碴机、堆坨
机、塑料薄膜收放机等专业设备,工效分别提高几倍、十几倍到四十几倍。东风盐
场主要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00吨/年人,居国内先进水平,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70年代初,羊口盐场和青岛东风盐场学习外省经验,雨天采用塑料薄膜苫盖结
晶池技术,提高抗灾能力,使有效生产面积增产原盐30%左右,薄膜收放采用拥挤
法和浮卷法。
  1980年,青岛盐机厂试制成功海盐修滩大型平池机,主机比人工提高工效170
倍。同年,荣成盐机厂研制生产管道洗涤收盐机组,使盐田原盐在管道输送过程中
同时完成破碎、洗涤和堆坨,一次落地,提高了工效和盐质。1980-1983年,省盐
业科研所进行了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资源调查与试验研究,经观察、调查、试验认
为,莱州湾沿岸的垦利、广饶、寿光、寒亭、昌邑、掖县6个县区,平行海岸带
1500平方公里的地下80米土层内,是全省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地下卤水集中地带。
一般卤度为9-16波美度(含盐量达100-170克/升),总储量约74亿立方米。同时,还
对地下卤水的成因及补给因素进行了研究。
  1982年,省制盐科学研究所利用电化学原理研制成功钙镁离子、钠镁比值滴定
仪,提高了测试精度。1983年,试制成功VYS-1型微波原盐水份测定仪,比烘失重
法提高工效50倍。1984年,研制出原盐水不溶物测试仪,提高工效近20倍。1985年,
开始利用微电子等先进技术进行LBD-2型数字式白度计和YZF-1型原盐常量自动分析
系统的研制工作。上述分析仪器均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