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日用陶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239&run=13

  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为手工成型,在篝火中烧制。龙山文化时
期,山东烧制的薄壳黑陶,胎壁厚0.5-1毫米,表面磨光,器形圆正规矩,内壁留
有极明显的轮纹,人们已比较成熟地掌握了用陶车进行成型加工、打光、烧成、掺
碳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并出现刻划、捏、雕、镂雕及堆贴工艺。商代中期,山东除
烧制一般灰陶、白陶器外,出现了原始瓷器,成为国内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瓷器
产地之一。汉代,铅釉陶的制成及其应用和推广,为后来各种不同色调的低温釉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烧造出“青釉瓷”,是国内北方最早生产青瓷
的重要产地之一。唐代的黑釉瓷制作技术,产品晶莹润泽,色黑如漆。宋代,制瓷
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开创了用化妆土生产白瓷、匣钵装烧产品和煤炭烧窑的先例。
元代以后,陶瓷工艺技术发展缓慢,产品粗俗,多系陶器。
  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学制瓷技术陆续传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山东
巡抚拨款2万元,在博山开办陶瓷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1919年,成立
山东省工业试验所,内设窑业科,引入近代制瓷设备和工艺技术。1922年,利用博
山、淄川、泰安等地原料,初步试验成坯体致密、透影稍带青色的白色瓷器,还有
色釉10种、颜料5种。1931年,山东省模范窑业厂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和新式窑炉,
生产出半透明胎细瓷。到新中国建立前山东日用陶瓷的生产工艺基本上还停留在“
牛拉碾、脚踩泥、手拉坯、圆窑烧成”的落后状态,产品质地粗厚,装饰单调。
  50年代,全省日用陶瓷行业基本普及了单刀旋压成型技术。工业陶瓷试制成功
简易压管机、耐酸坛成型机,淘汰了陶管及部分大件产品沿用的卷页成型及泥条盘
筑传统手工操作。同时改造直焰窑,推广倒焰窑,并在炉体结构和操作技术上作了
相应的改进,总结出一套适合山东陶瓷工艺要求的烧成制度,解决了产品质量长期
存在的生烧、烟熏、风凉等质量问题。烧成时间缩短到43小时。到50年代末,先后
恢复到新单色釉、花釉、结晶釉等20余种颜色釉。同时相继试制成功纷彩、喷彩、
印花、腐蚀金、描金等装饰,大量发展釉上贴花,恢复了圆雕、浮雕、捏雕等传统
技法,建立了专门从事雕刻创作和生产的美术陶瓷厂。
  1963年,淄川陶瓷厂高允河在试制成功制盆机和小、中缸成型机的基础上,研
制成功大缸刀板成型机,结束了山东手工制缸的历史,获1964年国家发明奖。1964
年,山东淄博瓷厂试制成功双刀自动成型机,效率比单刀辘轳成型机提高一倍。60
年代,淄博陶瓷厂研究滚压成型新工艺,解决了模型强度和泥料性能等技术关键,
并建成国内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简易隧道窑,效率高、能耗低,连续生产,与旧式
圆窑比产量提高11倍,烧成周期由过去的10天缩短到1天,万件产品耗煤降低61%,
是国内日用陶瓷行业首创的连续化烧成设备。同时淄博瓷厂、博山陶瓷厂先后试制
成功花瓷链式干燥机、介线机,使洗花后的花瓷干燥、介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此
后,又把贴花、洗花、干燥、介线联接成生产线。美术陶瓷厂还发展了堆雕、捏雕
及雕刻与色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工艺。
  60至70年代,研究成功深黄、蓝绿、锦青、天蓝、粉红等20余种单色釉和兔毫、
蓝钧、鹧鸪斑、玳瑁、虎皮、豹花、红金晶、金晶、桔红纹班、绿色斑纹、鱼子蓝、
鸡血红等30多种黑釉系花釉、硅锌矿结晶釉及艺术釉新品种。
  1972年,淄博瓷厂在生产高频绝缘材料原顽辉石瓷(滑石瓷)的启发下,率先提
出研制滑石质日用细瓷。后经淄博市陶瓷工业公司组织科研会战,由淄博硅酸盐研
究所沈惠基等与淄博瓷厂、博山陶瓷厂共同研制成功。该瓷属滑石--粘土--长石系
统瓷以还原焰烧制而成,瓷质细腻,白中泛青,薄胎半透明,为乳白瓷。在坯料中
加入少量铈--镨黄色剂,氧化焰下烧成的为象牙黄瓷。在釉中加入0.8%的三氧化二
铁,以还原焰烧成,可制作青色瓷。此成果获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76年,淄博瓷厂孙可正用当地产的焦宝石和瓷石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色瓷,
又名焦宝石瓷。其瓷胎透明度差,吸水率低、热稳定好,强度高,属日用炻瓷。配
以适当装饰则别具一格,具有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8年,省硅酸盐研究所夏侯聘卿、张道学等研制的高抗蚀性陶瓷釉上颜料,
具有画面色彩鲜艳、花纹凸起、立体感强、铅镉溶出量低等特点,获1980年轻工工
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淄川陶瓷厂邵厚举等研
制成功大缸自动滚压成型生产线,获1982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79年,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杜祥荣等研制成功高长石质瓷,该瓷在传统长石
质瓷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较好地解决了坯体组成、半透明度、变形和坯釉适应性等
技术问题,采取高温瓷烧、低温釉烧二次烧成、瓷胎机械抛光等先进工艺,具有瓷
质细腻、透明度好,釉面光润、变形小等特点,填补国内空白,创出一条用普通细
瓷原料生产高级日用细瓷的新路子。因首创于山东又名鲁玉瓷。获1983年国家发明
三等奖。
  70年代,淄博瓷厂研制成功盘类产品成型生产线,把自动喂泥、自动成型、快
速干燥、真空脱模、机械修坯、自动施釉等一系列动作,联成了一条完整的作业线,
使山东陶瓷成型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又创新了色釉开光加彩和瓷上直
接印花。博山陶瓷厂研制成功的盘类产品往复式丝网印花机,一次可完成印花、印
底款、镶金边三道工序,每分钟生产12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为国内首创。
  1981-1982年,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杜祥荣等研制成功高石英质瓷,采用10-30
微米中颗粒石英配料,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石英质日用细瓷耐热冲击性不好的问题,
达到高级精细瓷器的质量标准,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轻工业部科技
成果二等奖和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80年代以来,隧道窑向小截面、快速、低耗、高效方面发展,淄博工业陶瓷厂、
博山陶瓷厂相继建成32米、38米、45米小截面快速烧成隧道窑。1985年,张店陶瓷
厂研究采用新型轻质隔热材料,改进窑体结构和热风雾化与助焰新技术,对85米长
隧道窑进行技术改造、能耗降低,质量提高,获1985年轻工部和1986年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