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229&run=13

  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有了制造土坯和错缝砌筑技术。西周至春秋,已能建造
比较精美的宫室,房架有了斗拱结构。鲁班发明和改进了刨子、锯等木作工具,推
动了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至汉代,山东古代建筑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所建宫
殿,雄传壮观,雕刻彩绘,富丽堂皇。魏晋至隋唐,宗教勃兴,寺庙叠建,雕刻绘
画技艺在建筑业中应用较多。宋代,重大建筑更加规范,重要构件有了统一的模式,
并发展了实用而优美的雀辇部件,已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宋至清末,建筑施工技
术发展缓慢。民国以后,土木建筑凋零,施工技术无重大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施工技术发展较快。60年代,能承建大中型工矿企业及国家重
点工程的建筑施工。1974年,省建筑科研所成立结构实验室,承担名类钢筋混凝土
结构件、砖石砌体、大型钢架及钢结构构件、起重机械的动静态荷载测试、地基基
础测试、各类工程质量事故的加固处理等检测任务。1978-1985年,各类新材料、
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大量涌现,建筑技术迅速发展。
  地基基础施工 新中国建立前一般民用建筑大都采用石基础,地基采用开槽夯
实方法处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五六十年代,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主要采用钢
筋混凝土灌筑基础。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了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基、扩底桩、
扩孔桩、大直径挖掘桩、管柱桩、地下连续墙及箱体基础等新的结构形式广泛采用。
地基表层密实处理采用机械压实或重锤夯实法,深层密实处理采用强力夯实法、振
动水冲法、深层搅拌加固软土地基和挤密砂柱、灰石柱挤实法等,用高压旋转喷射
注浆法、化学加固法、冻结法、热加固法等,增强土颗粒间的粘结作用。
  1985年,省建筑科研所与施工企业一起研究设计振动式沉管混凝土灌注新工艺,
每根12米长柱桩比预制节约钢材86%。
  住宅建造 住宅建筑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5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简易机
械,进行垂直运输和砂浆混凝土搅拌,并普遍采用预制空心楼板。操作方法主要有
各种砌砖法,用抹灰法抹墙皮等。
  1958年后,开始研究和试点建造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如振动砖墙板、中型壁板、
砌块等。1978年,以国家建委提出“三化一改”(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
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为重点,山东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装配式大板,
现浇大模板、内浇外砌、砌块、框架轻板等建筑技术,实现了建筑工业化。
  现浇混凝土 70年代前,现浇混凝土全用木模板。70年代,开始使用钢模板。
青岛建筑工程局研制的定型组合钢模板,以钢代木,灵活拼装,适应性强,重量轻、
刚度好、操作简便、浇出混凝土优质率90%以上,周转使用100次左右,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70年代末,济宁市建筑公司首次试验成功“定型钢模板滑模顶升施工新工
艺”,混凝土的灌注与模板滑升同步进行,使整体浇注分层均匀,进度快,工效高,
80年代在高层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广泛应用,使山东建筑施工工艺跨入现代化行列。
80年代已广泛应用于厂矿企业及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将建筑物的承重梁柱用钢筋
混凝土灌注成整体,然后装配大板式砌筑墙体,整体性强,自重轻,施工进度快,
便于实施建筑工业化和机械化。1985年,济南市甸柳庄小区住宅建筑采用内浇外砌
多层住宅楼施工新工艺,为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实现工业现代化施工闯出一条新途径。
  预制构件 1958年,开始发展混凝土预制构件,但用材面窄,生产品种少,工
艺技术落后,多为人工操作,自然养护。
  1972-1974年,省建筑科研所完成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的研究,
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开拓了中、小型预应力构件的生产领域。获1978年全
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被定为部颁标准。
  1976-1977年,省建筑科研所完成蒸养煤矸石空心砌块的研究,采用煤矸石无
熟料水泥配制混凝土空心砌块,其各项指标可满足一般民用建筑墙体材料的要求,
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78年,济南建筑构件公司金质君等研制成功混凝土中小构件折线型蒸汽养护
隧道窑,工艺简单,劳动条件好,生产效率高,构件蒸养质量良好,节约能源2/3,
投资少,获1980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9-1983年,由淄博市建筑工程公司完成的装配式住宅煤矸石混凝土大板中
试线,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煤矸石混凝土内、外大墙板。
此为省内第一条工厂化生产大板的生产线。1982年,省建筑科研所齐玉发等试验成
功“利用太阳能养护混凝土构件”,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升板施工法 1977年,烟台市第二建筑公司采用升板施工新技术,比逐层现浇
可节约木材90%,减少施工中的垂直运输量3/4。
  1980-1982年,青岛市建筑安装总公司陈惠泉等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
础上,进行密肋升板建筑盆式升板法研究,利用升板时边角柱比中柱上升得稍快的
规律,使其在提升过程中始终处于中间低、四周高的状态,以减少原来的提升差异
和搁置差异时所产生的负弯矩,从而降低钢筋用量10-20%,该工艺力学概念明确,
计算方法合理,设计和施工系国内首创,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程防水 60年代前,山东地下工程防水主要采用粘贴沥青油毡的方法。
  1962-1963年,省建筑科研所周惠南研究成功氯化铁防水剂,取代粘贴沥青油
毡的传统方法。在各种防油工程上应用,还取代了硅酸钠类防水剂。用这种防水剂
配制出能抗30个大气压以上水压的防渗砂浆和混凝土,具有施工简单、维修方便、
防水可靠、造价较低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国内各类主要防水工程和新旧地下室的
防水难题。其“氯化铁防水剂和防水技术”已被编入各种设计、施工手册,1978年
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1973年,省建筑科研所完成非金属土油罐的研制,提出由防渗水泥砂浆和帝畏
涂料组成的复合防渗层和一整套防渗技术措施。适应了水泥砂浆和有机涂料的特性,
有效地解决了小型土油罐的防渗问题,且具有原料来源广、造价便宜、配料简单、
操作容易等优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工业设备安装 1958年,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担了明水年产2000吨碳酸氢氨
化肥厂设备的安装。这是省内利用自己力量安装的第一个成套生产装置。60年代末
到70年代,承担了年产6万吨合成氨的鲁南化肥厂的安装。80年代初,承担了烟台
合成革厂的设备安装任务。三年完成全部引进装置和大部分国内配套设备的安装,
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荣获国家银质工程奖。标志着山东工业设备安装技术和调
试检测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