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与力车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215&run=13

  轮胎 1939年,青岛日本桥石护漠株式会社BS制胎场生产16×6和32×6普通轮
胎。
  新中国建立初,青岛橡胶厂(今青岛第二橡胶厂)将立式硫化罐改为带有平衡器
的硫化罐,并安装了万能定型机和全套热水循环系统,将帘布压延前的刮浆法改为
三滚压延直接贴胶法,初步实现了机械操作,开发生产出航空轮胎。1953-1957年,
更新了炼胶、压延、成型、压出、硫化等主要设备,初步实现了设备机械化和生产
连续化,并开发生产出马车胎。60年代,在国内首先实现天然胶素炼连续化、胎面
双层压出联动化和帘布压延连续化。并先后研制出子午线轮胎、尼龙帘线轮胎和拖
拉机胎、摩托车胎等新产品。
  1979-1982年,化工部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单既宝和青岛第二橡胶厂贺学圣和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上海正泰橡胶厂共同完成“载重汽车轮胎等11个轮胎系列和产
品标准”制订工作,结束了国内自建国以来各类轮胎没有系列标准的局面,还发展
了宽基低断面和子午线轮胎等新系列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与美国和欧洲基本一致,
使国内轮胎工业的标准水平由50年代进入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获
1984年国家标准局标准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力车胎 1930年威海中威胶皮厂在省内最早生产自行车胎。1939年日本人开设
的青岛BS制胎厂生产手推车胎。60年代,青岛同泰橡胶厂研制了全国首创的双模水
压硫化机,使手推车和自行车外胎生产全部实现气囊硫化,并试验成功无接头内胎
生产工艺。70年代,实现了内胎电热机械自动接头,结束了依靠手工接头的落后局
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青岛红星橡胶厂和山东大学数学系共同试制的
26×21模软边力车脱硫化机组,获1978年度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青岛同泰
橡胶厂引进彩色自行车外胎和丁基内胎生产线关键设备,开发生产彩色自行车胎系
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