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及场间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94&run=13

  北辛文化时期,山东已有石刀、石镰等收获工具,大汶口文化时期有了带柄的
骨镰,殷商时期即有铜镰,春秋时期铁质镰刀、镢头已广泛应用。但至20世纪40年
代末,收获、脱粒、扬场依然用镰刀、镢头、石滚、木锨、簸箕等简单工具。
  1951年,掖县兴华铁工厂试制成功手摇玉米脱粒机,每小时能脱粒30-40公斤。
1957年,济南农具厂仿制出机动玉米脱粒机。1958年,牟平镇工具试制厂(今牟平
农业机械厂)仿照苏联MK-1100型脱谷机,改进设计并制造成功以木质结构为主、带
清选机构的复式脱粒机。
  1958年,牟平镇工具试制厂研制成功畜力甘薯挖掘犁,以犁翻代替了镢刨,效
率提高10倍。1959年,济南农具厂试制成功国内首批高产2号谷物联合收割机。
  1959年,青岛、威海、文登、潍县等地的工厂分别制成机动的、脚踏的、手摇
的小麦脱粒机和打稻机。
  1960年,引进太谷号马拉收割机图样,以“会战”的方式突击生产了3.2万台,
由于设计不完善、粗制滥造、畜力不配套等原因,全部报废,损失1300余万元。同
年省农机研究所、烟台地区农机研究所、山东农学院、历城农具所等研制成功鲁
60-1、2、4、7畜拉甘薯收获犁,明薯率>90%,生产效率为12-15亩/天。1964年,
省农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与拖拉机配套的WSL-4(2)悬挂式甘薯挖掘机,明薯率达95%
以上,生产效率26亩/天。1966年,省及市(地)农机研究所重新开展麦稻收割机的
研究,实行“选、改、创”结合,先后研制出10多种麦稻割晒机。
  1974年,省农机研究所与高密农业机械厂结合研制成功5T-450型脱粒机,以圆
盘叶轮代替了纹杆滚筒,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故障少,系国内首创。
  1975年后,先后研制成功6种小麦割晒机、3种联合收割机、2种小麦割捆机、3
种甘薯挖掘机、4种花生收获机,以及玉米收割机等。其中省农机研究所与曲阜农
业机械厂、泰安和嘉祥农机修造厂联合设计的4GL-140、170型小扶禾器麦稻收割机,
采用小扶禾器扶禾、拨禾,以弹簧压紧强力输送禾杆,克服了木翻轮打击麦穗、地
头散穗和宽割幅输送困难等问题,且故障少。
  1980年,省农机研究所与历城八一农机厂联合研制成功4LZ-2型小型自走式联
合收割机,割幅2米,额定喂入量2公斤/秒,双滚筒脱粒,适于高产和难脱小麦收
割,总损失率<1%。烟台市农机研究所吕身忠等与招远花生机械厂联合研制成功4种
花生收获机,采用全悬挂铲式,挖掘、分离、放铺同时完成,损失率<3%,破果率
<1%,其中1981年研制的4HW-1600型花生收获机获1982年农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1年,烟台市农机研究所与蓬莱北沟农机厂研制的5TH-680型花生摘果机,
每小时摘果1000公斤,摘净率99%,清洁度98%。1983年,烟台市农机研究所与牟平
收获机械厂研制成功的6BH-700型花生剥壳机,采用直立橡胶滚筒剥壳,生产效率
650-750公斤/小时,破伤率<10%,清洁度>96%,能满足出口花生米和做种子剥壳要
求。
  1982年潍坊市农机研究所、临朐拖拉机厂等研制成功5HY-2型谷物干燥机,燃
油量20-50公斤/小时,在自然温度25℃、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对含水率23%以下
的谷物一次干燥达到入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