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64&run=13

  春秋时期鲁国人公输般(鲁班)发明石磨,公元167-184年(东汉灵帝时)毕岚发
明了龙骨水车。元代《王桢农书》中有《农器图谱》七卷,记述了105种农具,有
的沿用至今。但古代劳动工具的制造都是手工操作,作坊生产。1875年(光绪元年),
山东巡抚丁宝祯从英国购进动力机械和金属加工机床,在济南创办山东机器局,开
始以机器代替手工生产。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兴起,开始仿制蒸气机、柴油机、皮带机床、磨面机、
轧花机、印刷机、织袜机等机械。到30年代,机床、柴油机、轧花机等已批量生产。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涂炭,机械科技停滞不前。到1949年,机械产品仅有
120多种低水平产品。多数工厂仅有几台皮带机床或一座猪嘴化铁炉、几盘红炉,
全省有380多名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只能从事一般产品的仿制。
  新中国建立后,机械工业迅速发展。三年恢复时期发展了改良农具、半机械化
农具。使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试制出齿轮车床、柴油打桩机等填补
国家空白的产品。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培养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1957
年仅机械系统就有1334人,是1949年全省总数的3.5倍。通过引进苏联和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的技术,发展了车床俅病⒈帐降サ阊沽⒏咚俨裼突炔罚⒖甲
孕袓设计煤气机、普通车床、单点压力机等。柴油机、普通车床等产品开始出口。
1958年,省机械工业厅设产品设计室,后又设立技术处、技术革新处,开展技术管
理和革新活动。翌年,建立机械、农机两个省级研究所,部分市、地亦建立了农机
或机械研究。翌年,建立机械、农机两个省级研究所,部分市、地亦建立了农机或
机械研究所,科研工作进入仿制与自行设计相结合的阶段。相继仿制出汽车、拖拉
机等技术性较高的产品,并设计制造成功了精密车床、程序控制车床、大型压力机
等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
  1962年后,开始了以专业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为主的有计划、按程序的科学研
究工作,产品开发进入以自行设计为主的阶段,至1965年,先后发展了重型载重汽
车、A系列刨床、单臂刨床、小四轮拖拉机等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产品。专业化特
点较强的内燃机、汽车、机床、机床附件、水泵、轴承、电机、磨料、磨具等行业,
开始自行设计专机,建立流水作业或自动化生产线。
  1966-1979年,力排“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为国民经
济各部门研制新装备,围绕发展“五小”工业,研制并投产了3000吨小化肥成套设
备、1500-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及矿山、冶金机械的新产品;为加速农业机械化,
研制成功了多种新式配套农机具,柴油机、拖拉机形成系列。
  1979-1985年,在改革开放中,机械科技以“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
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设计水平,加快
了新产品开发速度。研究开发重大科研新产品440余种,获部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
成果511项,其中国家级68项,部、省级443项。1985年,机械工业系统拥有工程技
术人员14784人,占职工总数的4.58%;有23个独立科研机构,科技人员1325名;另
有80多个厂办研究所。产品已发展到110个大类、443个小类、1043个系列、7500多
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