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文地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51&run=13

  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及山东的供电部门,对小清河流域、安东卫、青岛、张
店、济南地区进行过水源地调查,并写有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958年后,801队对全省近30个主要工业城市,进行以供水为目的的水文地质
勘探工作。1960年写出《济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济南泉水》两份报告。提出
泉水成因是南部山区的地下水向北流至济南北面受火成岩阻挡遂成泉。
  1962年,乔元振写了《黄河下游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一文,介绍黄河下游沿岸
地貌综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把黄河下游分成6个水文地质单元,对各单元的供
水与工程条件做出说明。同年,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对鲁北平原土壤盐渍化的问题进
行研究,对地下水深度进行了探讨。
  60年代,山东地质系统开展农田供水勘察工作。在黄泛区采用“先打地质控制
孔,后打水文孔”的优化工作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在缺水山区找水定井和支农抗
旱中查清了缺水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了缺水山区100多万人的吃水困难。
  1981年,省地质局第二水文队王崇皓等完成了“山东昌邑县 山地区供水水源
地”报告,获1984年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二等奖。同年,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对大
沽河流域的供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提供出李格庄、南少梁、移风店、仁兆等供水
水源地,并为青岛市严重缺水提供了部分水源。
  1984年,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李晓东等完成的“山东寿光碱厂供水水源地”成
果,获1984年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