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地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47&run=13

  龙山文化时期,山东人民已认识了自然铜和铜矿石。隋唐时期,山东莱芜、沂
水和福山王家庄等地找采过铜矿。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对铝土矿进行掠
夺性开采。
  1940年前后,日本地质学者对泰安、安丘、益都、淄博等地的铜、铅、锌、镍、
铝土矿等进行过地质调查,在所撰写的10余个调查报告中,概略地记述了矿床的地
理位置及其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体形态、矿物成份、目估储量等。
  1949-1955年,上官俊等在已知的莒县南峪铜矿、淄博临池铜矿、沂南金厂铜
矿、沂水铜井铜金矿等,运用岩浆--构造--热液成矿理论,对矿体形态、矿石的矿
物组成、结构、可能的成因及其储量等作一般性的描述分析,为进一步调研提供了
资料和依据。
  1956-1965年,地质部山东办事处和省冶金系统地质队,采用以地表揭露、深
部钻探为主,野外地球物理探矿和地球化学探矿及室内矿石成份常规测试为辅的方
法,共同进行全省范围内的铜矿、铅锌矿、铝矿、钼矿、镁矿、镍矿等矿种的普查
勘探和研究工作。共提交勘探科研报告93份,基本探明福山至蒙庄及沂南铜井、沂
南金厂、海阳花崖等几处中小型铜矿产地的储量,以及荣城产里、沂水夏尉、安丘
宋官疃和担山等几处小型铅锌矿产地的储量。
  1966-1976年,省地质系统探明了泗水北孙徐、汶上毛村等几个小型铜镍、铅
锌矿产地的储量,合计提出勘查报告32份。
  1977-1985年,省地质系统配合有色金属勘探找矿的同时,根据斑岩成矿理论、
层控矿床理论、火山岩成矿理论和多元成矿理论,采用电子计算机、电子探针、电
子显微镜、放射性与稳定性同位素、矿物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铜、铅、锌、
钼等矿种的成矿条件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成
矿规律,远景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及典型矿床,个别矿种(如铜矿)的资
源及成矿远景区划等,从而建立起福山式层控铜矿模式,提出邹平王家庄斑岩铜矿
的新认识,找到并评价了福山邢家山大型钼矿1处,栖霞尚家庄钼矿、五莲金线头
铜矿、栖霞香夼铜矿等中型矿床3处,昌乐青山铜矿、牟平孔辛头铜钼矿等小型矿
床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