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12&run=13

  山东省电力科技发展缓慢,到1945年后,青岛四方电厂通过扩建化学软化水设
施和化验室,增添热工仪表,成为全省当时唯一能够测定蒸汽流量,用软化水做锅
炉补充水和定期进行煤、水、油分析化验的电厂。
  1951年,博山(神头)电厂研究成功转子低速平衡七次转动法,比苏联方法大大
缩短动平衡所耗费的时间。1952年,烟台电厂在国内首先用轨道钢制造出1600千瓦
高速汽轮机的末两级动叶片,装机后恢复了运行,改变了该种叶片全靠进口的局面。
  1959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南定电厂共同研制成功880#有机硅防污闪涂料,
解决了南定电厂因受山东铝厂污染而经常出现的外绝缘闪络问题。这项成果属国内
首创,获1963年国家科技发明奖。
  1963年,省电力局在黄台电厂设计加装了空气预热器的前置暖风器,减轻了锅
炉低温段空气预热器的堵灰与腐蚀。
  1969年,白杨河发电厂5万千瓦机组投产,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汽机、
锅炉露天布置,大直径机力通风塔,爆破桩、风扇磨、大口径预应力水泥管等新技
术,集中了全国电力建设的技术精华,被称为“蜜蜂采蜜工程”。该厂还研制成功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陶瓷热元件和玻璃管式空气预热器,解决了锅炉局部腐蚀和积
灰问题。
  70年代初,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已具有了超声、射线、磁力、渗透、常温和高温
应力等无损测检手段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测试技术。70年代,山东电力建设部门自行
设计制造100吨、125吨塔式起重机和5-60吨门式起重机,研制成功自控混凝土搅拌
 、全方位自动焊管机和机动绞磨,使山东的电力建设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处于当时
国内领先地位。1971年,省火电一处研制成1.6、1.8和2.2米大口径预应力混凝土
压力水管,并在黄台建立生产车间,解决了大口径钢管紧缺问题,获1978年全国科
学大会奖。
  1972年,莱芜发电厂国产12.5万千瓦机组投产,是省内最早的超高压再热机组,
蒸汽参数为汽压135公斤/平方厘米、汽温550℃。1976年,辛店发电厂国产20万千
瓦超高压再热机组投产,蒸汽参数为汽压130公斤/平方厘米、汽温550/535℃。
  1975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为攻克六七十年代国产机组试运中的振动超标难题,
研制出多通道测振平衡仪(并更新三代),创造出以挠性转子振动理论为基础、以转
子振型分析为主导、以轴或轴承振动响应为依据的“多平面,多转速同时平衡的新
方法”,用最少的开停次数,完成新机组现场动平衡的任务。获水利电力部科技成
果一等奖。
  1975-1979年,省电力局所属电厂采用国外60年代应用的火电节能技术凝汽器
加装胶球清洗装置(白杨河发电厂研制成功优良的MSS型海棉胶球),真空度提高0.
5-1.0%,煤耗降低1.5-2.0克/千瓦小时。
  1976-1979年,十里泉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2.5万千瓦机组)设计采用了数十
项新技术,方案论证充分,设计施工紧密结合,使两台机组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
投产,创造了每年投产一台机组的全国最高纪录,并节省了大量投资。仅以灰筑坝
一项,即节约投资750万元。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8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对莱芜、十里泉、沾化、黄岛等电厂的12.5万千瓦
汽轮机调速系统运行不稳定、大幅度晃动等弊病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了原因和解决
办法。根据此项经验还于1985年解决了邹县电厂第一台国产30万千瓦汽轮机试运时
发生的调速系统问题。
  1979-1984年,省电力局针对大中型机组热耗高、重要辅机运行效率低、能耗
偏高等状况,有计划组织攻关和推广应用节能成果,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汽轮机通
流部分节能技术改造、10万千瓦高压机组二班制调峰运行技术、循环水高浓缩倍率
运行、电动给水泵改为汽动泵、玻璃钢动叶可调轴流风机、锅炉邻炉加热、锅炉煤
粉直接点火或少油点火等。使全网供电煤耗从1979年的446克/千瓦小时,下降到
1984年的399克/千瓦小时,累计节约标准煤61.56万吨,先后被国家评为节能先进
单位和全国经济效益显著单位。王仲英、郑宝山等的“山东电网节能科技成果推广”
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1982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协助烟台、白杨河两电厂进行了3台220吨/时
锅炉汽鼓大直径下降管接口焊缝进行现场重焊,消除了原制造焊缝内大量夹渣与裂
纹的严重缺陷,开创了国内由电厂自行处理汽鼓焊口缺陷的先例。
  1981年,辛店电厂利用邻近低压抽汽的强迫冷却法,用11个小时使20万千瓦再
热汽轮机的高、中压缸金属温度从420℃平滑地降低到160℃和150℃。该技术在山
东电网12.5万千瓦和20万千瓦汽轮机推广应用后,高压机组停机冷却时间减少50%
以上。
  同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与潍坊电厂合作,在湖南第六研究所和哈尔滨锅炉厂
协作下,采用常规煤粉浓度的输粉方式,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上成功地进行了煤粉直
接点火工业性试验,达到了以煤节油的目的,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翌年,
与烟台电厂合作研制成功燃用贫煤煤粉的少油点火喷燃器。1983年又与莱芜电厂研
制成一种三功能直接点火或少油点火喷燃器。1983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徐麟等研
制成烟煤型预燃室和贫煤型预燃室,采用具有预燃室的特殊燃烧器,节油率达95%
以上。其“预燃室节油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推广应用”成果,获1985年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在辛店电厂研究成功采用大孔穿流式炉烟二氧化硫
吸收塔酸化循环水,再加阻垢剂的复合处理新工艺,使循水在浓缩倍率高达3.5-4
倍的情况下运行,而汽轮机凝汽器铜管内不结垢、不腐蚀,实现了循环水系统不排
污或极少排污,每年节约水200多万立方米。
  1983年,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庄春荣等在黄台电厂四期扩建工程中,对穿
越黄河排灰管道的施工设计采用的水冲振动沉管新工艺,保证了2台10万千瓦机组
按时投产,又节约施工费用100多万元,比国内的气举法,爆破法和重力沉管法更
先进。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黄台电厂在国内首次于现场采用氩
弧焊法在末级叶片进汽边上堆焊司太林硬质合金耐蚀层,解决了国产10万千瓦汽轮
机末级叶片水蚀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