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地面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109&run=13

  (一)油气集输
  1965年在胜坨一区采用大庆油田的“萨尔图流程”建成胜利油田第一套油气集
输工程。60年代末,改进为进口-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三级布站流程。
  1976-1982年,胜利采油指挥部和石油化学研究院、省化学研究所由陈德华等
在102站和辛一站先后开展原油化学脱水试验。采用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站沉
降放水,脱水温度由试验前65℃降为50℃。由于井口加药收到防蜡降阻效果,102
站地区停用加热炉70%,辛一站停用炉80%;脱水后,外输原油含水小于0.5%,污水
含油小于200PPM,达到部定标准。采用化学脱水后,两站年节约燃料油935吨、天
然气1545万方、电1.8×106千瓦小时。获1983年石油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同期,华东石油学院陈世廉等研究成功微波式石油含水连续测定仪传感器,用
于测定石油的含水量。量度为0-3%,绝对误差≤±0.1%,适用于脱水站、外输站、
炼油厂等的石油含水量在线连续测量。获1982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1977-1982年,胜利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黄建中等和胜利采油指挥部、华东石
油学院在坨1站地区完成了全区从井口--计量站--接转站--集油站的原油不加热运
送,是集输工艺的一项重大改革。特点是改造工作量小、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
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332万方。获1983年石油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79年,胜利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马振都等和东濮采油一部等在中原文庙油田
低含水期采用单管密闭、不加热集输工艺,实现了原油常温输送。获1982年石油工
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研究成功“一热三用”无罐流程,属国内首创。
该流程将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热处理不加热输送3种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利用原油热处理的温度(90℃)进行原油稳定,日回收轻质油13吨,再利用热处理急
冷过程回收的热量进行原油脱水,节省50%以上的热能。获1985年国家“六五”科
技攻关先进项目奖。
  (二)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注
  1973年,采用浮选、斜板分离技术在坨2站建成胜利油田第一座含油污水处理
站。1980年,华东石油学院杨光华等和解放军5760部队及兰州炼油厂等共同研究成
功新凝油剂合成工艺及其使用配方,获198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2年,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关云祥等采用天然气密闭、压力除粒化除油、化
学缓蚀、容器衬里及阴极保护等多项新技术,设计建成了辛1污水处理站。是年,
设计建设了坨3污水处理站,规模达4立方米/天,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含油污水处理
站。
  8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已形成了除油--混凝--沉降--压力过滤等整套处理工艺,
处理后的污水全部回注。
  (三)长距离输油管道
  1966年,胜利油田东营--辛店炼油厂输油管线投产,全长80公里,管线口径
426毫米,为国内第一条大口径输油管。1973年,东营--黄岛输油管道建成投产,
全长251公里,管线口径529毫米。
  1973年,胜利油田油田建设第一指挥部三大队在垦利县民丰采用冲肖式水力挖
沟沉管施工法,将直径630×8毫米、长748米的输油管成功的穿越黄河,工期短,
质量好,一次成功,为输油管线越河工程积累了经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华东石油学院崔孝秉等应用结构力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弹性
抗弯铰模型,用以分析埋地热输管线弯头温度内力和温度应力问题,解决了有关弯
头应力及变形的实用设计计算公式,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其“埋地热输管线的强
度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81年度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四)输油管线防腐保温技术
  60年代,输油管线用人工防腐、即砖头除锈、刷子涂漆、手工缠布、大壶浇沥
青。工效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1973-1974年,胜利油田油田建设第一指挥部研制成功油气管道现场防腐绝缘
机等14种设备,形成了机械化施工作业流水线,并配套了管道防腐层检漏仪,比人
工施工提高工效10倍。仅在东营至黄岛110公里的输油管线施工中,就节约67万元。
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油建二部研制的除锈机缠绕机组获1980年石油工
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同期,华东石油学院沈本善等研究成功人体阻容法地下管道防腐层检漏仪,用
于探索地下输油(气)管线有无破损溢漏,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发现面积为2×2毫
米的漏铁点,误检率近于零。获1980年石油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2年国家发
明四等奖。
  1983年,油田建设第一指挥部金家仁、程志敏等与化工部机械研究院共同研究
成功钢管道防腐保温泡沫黄夹克‘一步法’成型工艺技术。在挤出黄夹克壁层的同
时,在夹克和管道的环形空间内灌注泡沫,使其发泡一步成型。用泡沫黄夹克做防
腐保温材料,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碱量多、电阻率低、
腐蚀性强、管道热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