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工业品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2&rec=44&run=13

  清政府对上市工业品的管理,主要是对盐、铁的管理。盐主要采用专卖的政策,
经批准按章纳税的商人方准贩卖盐。对铁的管理控制很严。凡采铁冶铁的地方,炉
座的数目、产量、工场主以至砂工、铁工的姓名、履历均须详细报官发给执照。贩
卖铁斤,某商在某处向某炉户买铁若干,运往何处何店,也要呈报给单,严禁无照
贩私铁。铁器运销海外,控制更严,连已铸成的铁锅也不准出口,即使船上自用的
锅壶炊具也改用铜锅。船舶出洋,须经官府查明,发给“并无铁斤出海的证明”方
可出海。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对工业品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出境入境物品的管
理。一般情况下,凡是根据地内资源丰富,又为敌占区所必需的物资(如食盐、土
布、布鞋及金银等)则限制出口;而凡是根据地内短缺的物资(如药品、军工器材、
通讯器材等)则鼓励进口,对烟、化妆品、洋布、封建迷信用品则限制进口。
  建国后,集市上管理的工业品主要有土布、棉纱、木材、石油、废铜铁等。
1950年11月,省政府公布了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棉纱、土布等集中在交易所交
易。对已经批准经营棉纱的坐商采取有限制的配售办法,只准零售不准批发;凡公
私纱厂,不得购买棉纱,自纺的棉纱也要全部集中在棉纱交易所成交,不得自销。
原铜料(包括铜币、铜条、各种废旧铜制品)只许国营及其委托的合作社经营,禁止
私商贩运经营。私营厂坊所需原铜料,需持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证明,经采购
地工商局批准,按照规定牌价、等级收购。但采购超出本地区范围者,须经采购地
专署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小贩购买或换得零星铜料只准在本县(市)境内,售给
合作社或经批准采购的工厂作坊。建筑木材一般管理较严,非建筑木材及农民自用
木材不加管理。对汽油、柴油、煤油,青岛、济南、徐州三市严加管理,其它地区
不加管理。
  1961年,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布告,规定所有工业品,只准国营商业、供销合作
商业、公私合营商业和经过国家批准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经营;未经国家批准的
单位和个人,都不准贩卖工业品。对手工业品,除国家包销、加工定货的部分外,
其余允许在集市上自产自销;生产队和社员群众的副业产品和估衣、旧货、废品允
许自由出售,但严禁发展土纺土织,出售土线、土布,私制私售卷烟和私酿私卖酒
类。
  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工业品都采用了严格管理的办法,严禁工业品在
集市交易。1963年以前,全省集市贸易成交额中,工业品约占9%,废旧品约占6%。
到1964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中,工业品的比重已经缩小为4.8%,废旧品也缩小为3
.5%。
  “文化大革命”后,由于社会及经济的原因,首先在大城市出现了贩卖工业小
商品的商贩。这些商贩多为“上山下乡”返城的知识青年及遣返、疏散人员,他们
无户口、无职业,有的甚至无住处。迫于生计,他们从上海、广东及外贸部门将一
些工业小商品,如草编制品、针棉织品、皮鞋、领带、发卡、体温表、手表带、打
火机、电子表等40余种小商品贩运到市内,沿街或摆摊叫卖。这些人每天获利在十
元左右,有的高达二三十元。据青岛市工商局1979年10月的一次调查,青岛市长期
从事贩卖工业品的商贩共有96户、276人。虽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不断检查、教
育和取缔,但贩卖工业品的活动并未收敛。他们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有的沿街兜
售,有的公开摆摊,而且有愈来愈盛之势。
  进入80年代,山东工业品的上市虽然相对落后于全国,但也逐步形成繁荣之势。
1982年10月,为推动工业品的上市,国家工商局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小商品市场现场
会议,推广了武汉汉正街及其它省市小商品市场的经验。这次会议是山东小商品市
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山东小商品市场及各类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如雨后春
笋般发展起来。山东最早形成专业日用工业小商品市场的是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
到1980年底,已有全国20个省市、70多个县、200多个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每天上
市人数达2万人次;上市的商品有小百货、小针织、服装、鞋帽、土产杂品、工艺
美术品、木器家具、自行车等八大类,约3700多个品种规格,年成交额为745万元。
1983年全省工业品的上市成交额为1.77亿元,比1982年增长65.5%。此后,山东各
地的工业品、日用小商品及服装类专业批发市场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各地迅猛发展起
来。
  从1986年起,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对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的管理
工作。到1990年底,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进驻管理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达113
处。其中,汽车市场58处,比上年增加25处;钢材市场11处,比上年增加7处;煤
炭市场9处,比上年增加7处;房地产市场5处;科技市场1处。有64个市、地、县(
市、区)成立了74个专门管理机构。到1990年,全省工业品、生产资料及生产要素
市场的管理工作已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