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断裂构造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84&run=13

  构造形迹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高角度冲断层、逆掩断层,部分地段为正断层,
以及由辗掩构造形成的飞来峰。沿该断裂广泛发育挤压破碎带和揉皱带,在破碎带
内常可见到古生代地层“断片”,形成大小不等的构造透镜体。
  该带水平剪切性质是明显的,从错断鲁南纬向构造带和鲁西土门群迭层石藻礁
灰岩的相带情况推断,两侧地块相对左行平移距离大约是30~40公里,平移主要发
生在晚侏罗世之前。此外,在马陵山及西山子一带,断裂带中的白垩系上统发育一
系列北西向派生褶皱和平行压性断裂,表明中生代末期又发生了右行平移运动。
  沂沭断裂带实际上是一个北北东向、长条形的凸起、凹陷带。南端为郯城凹陷,
再向南与苏北凹陷相通;北段为昌潍凹陷,向北延入渤海;中段发育两个凹陷、一
个凸起(西侧为沂水-苏村凹陷,东侧为安丘-莒县凹陷,中间为汞丹山凸起)。在
凹陷中发育了5000~7000米厚的白垩系。该带以西,鲁西缺失晚白垩世地层,反映
了■■-葛沟断裂在晚白垩世的强烈活动及对该时期沉积的控制作用。沂沭断裂带
所控制的各凹陷唯昌潍凹陷第三系非常发育,地层厚达3000米,由此推测它是在中
生代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凹陷。也反映出断裂带中南北各断陷之显著差异,
可能与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伴生断裂的活动有关。
  在断裂带中,岩浆侵入活动较弱,在苏村、东莞等地有燕山期基性-中性岩体;
北段分布有喜马拉雅山期(简称喜山期)基性、超基性小岩体,并且在诸城黄墩橄
辉玢岩(同位素年龄值45百万年)中含有辉石橄榄岩等深源捕虏体。
  因此,沂沭断裂构造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三叠-侏罗纪为形成的初始阶段,
主要表现为左行压扭,形成较复杂的褶皱和冲断;至白垩纪,以张性活动为主,导
致了白垩纪火山喷发和断陷沉积;第三纪,又表现为强烈的挤压,形成了一系列压
性构造,并有右行扭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