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系调查与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29&run=13

  鲁西地区的寒武系是国内研究最早、最详细的地层之一。从19世纪末起,外国
学者陆续到山东考察。如柏格伦(J.Bergeron 1899年)、德国地质学家洛伦兹(
Th.Lorenz1904年)等人到山东作过一些零星调查和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
多属地层化石方面的内容。1903年,维里士和布莱克韦尔德在长清张夏、莱芜九龙
山等地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对寒武纪地层作了初步划分。他们将张夏一带寒武纪
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张夏石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灰岩;将九龙山一
带的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九龙群。民国初年至40年代,一批国内
学者也相继到山东调查研究寒武纪地层,其中孙云铸的研究工作可以代表这一时期
的研究水平。他发表了《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1924)及《中国北部上寒武
纪之三叶虫化石》等文章,前者成为国内学者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古生物学专著。孙
氏的研究成果为创建华北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奠定了基础。1951年,卢衍豪、董南
庭重新观察了张夏、泰安一带的寒武纪标准剖面,于1953年发表了《山东寒武纪标
准剖面新观察》一文。他们把维里士等人的馒头组页岩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组、毛
庄组和徐庄组,前两者置于下寒武统,后一组归入中寒武统;炒米店灰岩分为凤山
组及长山组。于是张夏地区的寒武系被确定为7个单位和17个三叶虫化石带。从此,
该剖面便一直为中外地质古生物界所瞩目,其划分方案也沿用至今。 1957年,张
文堂在博山对寒武系剖面作了更详细的研究,将张夏组进一步划分为6个化石带。
1960年区测时,在鲁中南地区从馒头组中划分出五山组。1981-1984年,省地质局
地质综合研究队在《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课题中,将鲁西分区的
寒武系划分为潍坊-临沂、淄博-新泰和济南-滕州等3个地层小区,对各世期岩石区
组合特征和生物群面貌作了比较详尽的对比,将山东寒武系划分为3统、8组、21个
三叶虫化石带,其中,Megapalaeolenas(大古油栉虫)带,Ruichengaspis(芮城
盾壳虫)带,Yabeia一Damesel1a(矢部虫—德氏虫)带、Chang—shania—
Lrvingella(长山虫—小伊尔文虫)带是根据省内具体情况适当增补与厘定的。此
外,在沉积相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将沉积环境划为台棚相组,分属4个
相区,并细分为12个相带。1980、1983年,张文堂与刘怀书等人先后两次对莱芜九
龙山剖面作了调查和研究。认为“九龙群”应包括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张夏
组及徐庄组上部;“馒头页岩”包括徐庄组下部、毛庄组及馒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