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平原水文地质亚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146&run=13

  位于鲁西北平原东部,濒临渤海湾、莱州湾,西接黄河冲积平原淡水区,包括
惠民地区东北部、东营市大部以及潍坊市西北部。
  黄河三角洲地带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略有起伏,海拔1~2米,多见岗地、
坡地、洼地及河滩高地等微地貌景观,是旱、涝、碱多灾害地区。区内水系发育,
为马颊河、徒骇河、黄河、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等河流下游入海处。除黄
河常年侧渗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河流仅汛期补给地下水。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了以
利津为顶点的巨大扇形区。岩性为以海积及冲积为主的粘性土夹薄层砂,除沿黄故
道主流带分布厚度不大的浅层淡水透镜体外,均无淡水。该区深1000米内,地下水
矿化度皆大于3克/升。
  莱州湾南岸及三角洲西部滨海平原,地面平坦,海拔2~60米。地形总趋势为
自西南向东北及自南向北微倾斜。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全区咸水体普遍发育,
并控制不同深度淡水体的分布,使区内地下水水质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规律。
  三角洲西部,以河湖相、海相地层为主,部分有冲积层。上部普遍分布有矿化
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下部有深层淡水。深层淡水顶界面200~500米,局部50~
200米,由西南向东北渐深。含水层以粉细砂、细砂为主,部分为中细砂,颗粒自
西南向东北渐细,层厚20~40米,一般弱至中等富水,地下水承压自流。黄河三角
洲地形较平坦,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地处黄河、徒骇河等河流下游入海处,
河流经常改道、泛滥,地下水位抬高,地下水径流滞缓,蒸发为其主要排泄方式。
  莱州湾南部滨海地带,东西展布的冲积-海积平原,地形平坦,微向海岸倾斜。
以海积、冲积地层为主。上部为海积层,由粉砂、中细砂、粘质砂土及粘土组成,
有很多海相贝壳碎片,一般厚3~10米;下部为冲积层,由砂质粘土、中细砂、粘
质砂土、粗砂及粘土组成互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近海岸处受潮汐
变化的海水顶托补给,使潜水位抬高,地下水水力坡度仅为0.03‰,径流滞缓,
地下水位埋深只有0.2~2米,以垂直运动为主,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浓
缩作用强烈,矿化度均大于2克/升,土壤含盐量高,浅至深层均为矿化度大于3克
/升的氯化物型水。胶莱河以西,在距海岸不远的地段,形成一条沿海岸东西向排
列、矿化度大于50克/升、波美度大于10°的卤水区。羊口、岔河、寒亭、廒里等
盐场正在开采地下卤水资源。
  鲁西北平原水文地质区地形平坦,降水量较小,蒸发强烈,地下水运动缓慢,
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依据该区地下水自西南向东北的主流方向,水化学类型和矿
化度亦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鲁西南地区的菏泽、鄄城、定陶、曹县一带地形较高,地下水运动条件较平原
其他地区为好,以低矿化的重碳酸盐型水为主。至阳谷、冠县、临清一带,由于地
下水运动缓慢,水的矿化作用增加,出现重碳酸、硫酸盐水。至聊城、禹城、临邑
一带,古河道间带重复出现重碳酸型及重碳酸、硫酸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
至宁津、惠民、高青、广饶、寒亭地区,随着地下水的继续补给及运动,在地下水
盐化和淡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重碳酸、氯化物型水。至庆云、无棣、滨州、昌邑
北部,含水砂层不发育,地下水埋藏变浅,水平运动条件变差。而且直接与滨海平
原的氯化物型水接触,出现氯化物、重碳酸型水。黄河三角洲及沿莱州湾、渤海湾
地带,地表沉积物颗粒细小,地下水水平运动条件极差,南部冲积层地下水对该区
地下水的补给微弱,垂直蒸发作用又强烈,海水影响明显,所以地下水基本处于逐
渐浓缩状态,形成与海水水化学特征基本相似的氯化钠型水为主的高矿化水,矿化
度高达50克/升左右。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水化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平原大
部分地区呈浅部水质好(浅层淡水)、中部水质差(咸水)、深部水质又逐渐变好
的三层结构分布。
  此外,该区深层水普遍含有超过1毫克/升标准含量的氟离子。鲁北地区某些
钻孔揭露,氟离子含量达4~6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