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南山前平原水文地质亚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145&run=13

  沿鲁中南山区的北、西及南缘分布。北部大致分布于胶济铁路以北、小清河以
南,西部沿京杭运河、南四湖一线以东及南部沂沭河下游地区的山前冲洪积平原。
  山前平原沉积物质来源于鲁中南山区。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为主,由数个规模
不等的冲洪积扇构成,包括白浪河-潍河、淄河-弥河、孝妇河、巴漏河、玉符河-
沙河、汶河-泗河、荆河-郭河及沂沭河冲洪积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海拔一般20-
50米,地形沿河流方向微倾,坡降1~3‰。冲洪积扇前缘与平原交替处地势低洼,
分布有洼地、沼泽和湖泊。
  含水层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自山前向平原含水层由厚变薄,由稳定的单一
粗颗粒含水层逐渐变为不稳定的多层细颗粒含水层。地下水由潜水变为微承压水或
承压水,水位埋深由深变浅,富水性由强到弱。由冲洪积扇的轴部向两侧,含水层
埋深逐渐增大,厚度由厚变薄,层次由少变多,颗粒由粗而细,水量由大到小。冲
洪积扇的间带或交接带含水层较薄且不稳定,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冲洪积扇为
该区地下水的主要富集区。自冲洪积扇的首部至前缘、轴部至两侧,具有明显的变
化规律,补给来源充沛,径流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全淡水区。
  大型冲洪积扇,有汶泗河冲洪积扇、沂沭河冲洪积扇及淄河弥河冲洪积扇,上
游汇水范围大,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地下水补给来源丰富,单井出水量一般在
1000~5000立方米/日。其中汶泗河冲洪积扇为省内山前地区最大的冲洪积扇群,
南北长达100公里,东西宽30~60公里。由于河流多次改道,冲洪积扇相互叠加,
结构复杂,砂层厚3~17米,顶板埋深3~7米,底板埋深30~50米,水位埋深1~6
米,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可达3000~5000立方米/日,矿化度0.5~1克/升。
  中型冲洪积扇包括白浪河-潍河、玉符河-沙河、荆河-郭河冲洪积扇,上游汇
水面积2000-4000平方公里,常由两个以上小型冲洪积扇构成扇群,含水层岩性为
细砂、中粗砂夹砾石,砂层累计厚度5~20米,单井出水量1000~3000立方米/日。
如白浪河冲洪积扇,含水层岩性为粉质中粗砂夹砾,厚7~30米,顶板埋深7~40米,
水位埋深1~6米,自南向北潜水变为微承压或承压水,自轴部向两侧砂层变薄,颗
粒由粗变细,单井出水量在轴部为3000~5000立方米/日。潍河冲洪积扇首部含水
层单一,为砂砾石层。下游有两个含水层,粘土及砂质粘土为隔水层。上部为中粗
砂砾石,顶板埋深8~20米,厚6~13米。下部为细砂、中粗砂,顶板埋深22~35米,
厚6~11米,水位埋深3~8米。轴部水量大于3000立方米/日。
  小型冲洪积扇主要有孝妇河冲洪积扇、巴漏河冲洪积扇等,上游汇水面积较小,
约500~1000平方公里。含水层岩性为细砂、中砂、粗砂夹砾石,砂砾石仅在上游
有少量分布。砂层累计厚度7~12米。
  山前平原处于河流的中、下游,潜水及微承压水接受降水补给,并常年受河水
补给,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倾斜方向一致,围绕泰、沂、蒙山区呈放射状向北、西、
南方向运动,水力坡度为1~3‰。
  在泰沂山脉以北,自潍坊~朱里一线起至滨海平原,透水性强,水力坡度较大,
径流通畅,补给良好。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河流侧渗补给次之,并有南部山
区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沿地下通道,向北部平原运行。至北部冲洪积扇的前缘,
由于含水层颗粒变细,层次增多,水力坡度减少,地下水流动缓慢,水位埋藏变浅,
蒸发成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动态受气象因素控制不如近山前明显。在山前倾斜
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处,由于冲积扇边缘岩性由粗变细,透水性能减弱,使潜
水垂向溢出,沿小清河南岸分布有沼泽或湖泊,如白云湖、麻大湖等。
  西部湖东山前平原,海拔由山前80米缓降到湖区40米左右,坡降为2.2~0.8‰
,地势由东向西微向湖区倾斜。第四系沉积物分布广泛,颗粒较粗,有利于降水渗
入补给,径流条件良好。地下水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垂直渗入,汶、泗河地表水
侧渗以及季节性的渠道和灌溉回渗补给,近山前还有基岩裂隙水的径流补给。浅层
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极为密切,泗河在兖州代庄以东常年排泄补给地下水。潜水除蒸
发这一主要排泄方式外,同时沿地形倾向由东而西向湖区排泄,南部沂沭河冲洪积
层地下水向南流入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