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水赋存条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140&run=13

  鲁西北、鲁中南和鲁东地区不同的构造、地层、地貌条件,控制了不同含水岩
组的发育、分布及地下水运动。同时,又受到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
  鲁西北地区沉积有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发育。地下水赋存于
孔隙间,砂层厚度大,为多层组合结构,分布广。古河道带砂层厚,富水性强;古
河道间带砂层薄,以砂质粘土、粘质砂土为主,富水性弱。由于第四系发育,岩层
产状近于水平,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缓慢。
  鲁中南地区发育块状断裂,使各断块凸起及凹陷形成各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断块凸起为含裂隙水的变质岩分布区,而凹陷区则为含裂隙岩溶水的寒武、奥陶系
分布区,含水层以单斜产状发育于断块凹陷的一侧,与基底构造线方向一致,灰岩
的广泛分布为该区的重要特征。第四系含水层的分布也与构造有一定关系,在各断
块凹陷内沿河谷或山前地带分布,并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地下水运动严格受构造控
制。断块凸起为该区地表水、地下水分水岭。在石灰岩地区,其分水岭边界线有时
也不一致。断块凹陷为地表水、地下水汇集区。一般断块边界即为水文地质边界。
单斜构造控制了地下水流向,在凹陷中部形成地下水强富水区。断裂破碎带能够形
成地下水通道,又是蓄水场所。流量较大的泉水多在断裂带附近出现,特别是通过
灰岩断层的河流,成为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如淄河通过石灰岩断裂带
时,平均80%的河水沿断裂下渗。许多断裂由于导水性良好,使岩层的富水性发生
很大变化。如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富水性很弱,但当与中奥陶统灰岩间有断层沟
通、受到岩溶水补给时,富水性大增。
  鲁东地区长期隆起,缺失古生代地层,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剧烈,因此裸露大
片变质岩及岩浆岩,其次为中生界砂岩、砾岩。岩石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形成了广
泛的裂隙水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岩类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厚
度各异,裂隙发育程度不同,所以富水性有较大差别。
  气象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包括水位、水温、水量、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
如在鲁西北平原区,蒸发是地下潜水主要的排泄方式,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
消耗与蒸发,降水及蒸发的交替作用,就形成地下水潜水的上、下垂直运动。而且,
蒸发使地下水中化学离子浓缩,矿化度增高;而大气降水又使地下水淡化。所以地
下水化学成分及矿化度随着降水、蒸发而发生相应变化。
  山东境内除黄河外,尚分布着大小数百条河流。水文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为河流、湖泊及其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发源于鲁中南、鲁东山
区的河流,流域坡面是地下水的补给区,上游沟河绝大部分是地下水排泄带,有的
河流源头就是岩溶泉水的溢出处。如绣江河主要来源为明水泉群,小清河则是汇集
了济南诸泉水而成的常年河流。山区河流的下游及平原区的河流多为河水补给地下
水。黄河在山东区段为地上河,常年补给两岸地下水。省内湖泊通常是地下水的排
泄带,如白云湖、马踏湖、东平湖、南四湖等。
  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兴建的水库、塘坝、渠道及打井
取水等都改变了原来的条件。在引黄区,由于灌排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整,大水
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井灌区由于长期超量提取地下水,
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下降漏斗,如德州、潍坊都已形成区域下降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