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铂利岩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rec=130&run=13

  主要分布于蒙阴县境内,已发现百余个岩体,组成3个岩带。同位素年龄值相
差极大,为77-1584百万年。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认为它相当于燕山晚期。
  第一岩带(南部岩带),分布于蒙阴县城西南12公里处,由8组岩脉和一对孪
生岩管组成。长约14公里,各岩脉大致呈雁行右列式排列,最大横向侧列宽度约5
公里,总体沿北东20-30度方向延伸。
  第二岩带(中部岩带),位于蒙阴县城以北约15公里处,由11组岩脉和10个岩
管组成,南端还有一个岩管和4组岩脉。岩带呈北北东向延伸,长约12公里,横向
侧列宽度0.5-1公里。
  第三岩带(北部岩带),位于蒙阴县城东北约34公里处。由25组岩脉组成,北
东向延伸,长约18公里,横向侧列宽度0.5公里。
  三个岩带沿北东东-北东向断续分布,长达55公里,相邻岩带呈左列式排列,
首尾间距15公里左右。第一、二岩带围岩为泰山群,第三岩带主要分布于盖层区,
最高侵位奥陶系。
  岩体产状分岩脉、岩管两种。岩脉主要侵入在北北东-北东向破碎带和密集的
节理带中,分布集中处形成岩脉组,脉体形态简单。岩管集中出现在第一、二岩带
的中南段,其中第二岩带在0.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10个岩管,形成岩管群;
第一岩带仅有一对孪生岩管。地表形态呈椭圆形、透镜状、“鸭形”、楔形等,大
者面积近2万平方米,小者百余平方米。
  岩石类型属“橄榄石型”(金云母小于50%),划分为斑状金伯利岩类、金伯
利角砾岩类和凝灰状金伯利岩类3大类。矿物成分比较复杂,按成因来源分为原生
矿物、蚀变矿物和捕虏体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具明显的世代顺序,副矿物世代性也
较明显。斑状金伯利岩类是该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构成岩脉、岩管的主体。岩石
中普遍含有片麻岩、灰岩碎屑和早期金伯利岩岩屑及晶屑,第一、二岩带含各种深
源捕虏体。在斑状金伯利岩中,还可见到俗称“凤凰蛋”的金伯利岩岩球。金伯利
岩角砾岩类一般见于岩管内以及岩脉局部膨大部位。凝灰状金伯利岩类仅见于第二
岩带最南端23号岩管中。
  金伯利岩中之深源捕虏体以纯橄榄岩类为主,次为橄榄岩类,榴辉岩类十分罕
见。深源捕虏体多见于岩管内,主要赋存于各类斑状金伯利岩中。第一岩带含量相
对较高,以纯橄榄岩类为主,橄榄岩类次之;第二岩带含量相对较少,以橄榄岩为
主,纯橄榄岩少见。在纯橄榄岩类中,碎裂化纯橄榄岩和碎裂化石榴石纯橄榄岩具
有重要意义,是该区最深部幔源岩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