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8&rec=303&run=13

山东省志·审计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济南

责任编辑 张帆
封面设计 王康乐
山东省志·审计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邮政编码:250001)
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
*
880×1230毫米32开本 24.375印张 13插页 460千字
1998年5月第1版 1998年5月第1次印刷
印数1—4000
ISBN7—209—02180—9
K·326定价:58.00元

《山东省志·审计志》总纂人员
总纂 张守富
副总纂 王福航 王文恒
编纂 朱友刚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吴官正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克玉 林书香 林廷生 王科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杨传升 曹道泉 柏继民 冉龙泉 张海涛
车吉心 张龙 张义国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单兆众 张明全 丛吉滋
孙永猛 毕庶学 于永旭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孙邦信 孙其海 李玉泰 金明善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1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玮 狄井芗
方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英 谭天 崔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诚
徐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枫 鲁萍
鲁在瑄 董海山 路遥
顾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4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8年)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问 张敬焘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宋法棠
副主任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3年)
名誉主任 姜春云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科三 王克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林书香 韩永录 张龙 曹道泉
柏继民 杨传升 吕可英 于占德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于永旭 徐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史学通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5年)
名誉主任 赵志浩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克玉 林书香 林廷生 王科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杨传升 张龙 曹道泉 柏继民 冉龙泉
吕可英 孙永猛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毕庶学 于永旭 徐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孙邦信
孙其海 李玉泰 金明善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席星加 李化诚
总纂 张守富 孙其海 史学通 黄子良
副总纂 王福航 王文恒 周春艳 夏照林
编纂 孙忠华 朱友刚 林秀玲 曹文明 蒋庆立

《山东省志·审计志》编纂委员会
顾问 方向 于延浩
主任 柏继民
副主任 张玉忠 张兆喜 王谦华 韩荣祥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谦 王洪泉 王泽青 王庭耕 王修歧
刘立交 朱普秀 李乐夫 李常佐 许思太
杨春友 陈广新 陈兴尧 张圣显 张师广
周云平 林乐青 鲁玉芹 潘德荣 魏本礼
主编 王洪泉
副主编 薛岩

编纂说明
一、本志是《山东省志》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记述全省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活
动。
二、本志上限起于1912年,下限至1993年底。因建国初期至1982年,全省未设立
审计机关,故内容从略。1983年审计机关建立以后的各项审计活动作为记述的重点。
三、在审计管理篇中,主要记述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不含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的情况。
四、本志中的多金额数一般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
五、入志资料均以档案文件为准。凡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单位也据实写明。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审计机关设置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机构……………………………(30)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机构……………………(30)
第二节 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机构……………………(32)
附:日伪统治区的审计机构……………………………(35)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审计机构……………………(3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审计机构……………………(37)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审计机构……………………(3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审计机构………………(42)
第一节 山东省审计厅…………………………………(44)
第二节 市(地)、县(区、市)审计局……………(48)
第二篇 国家审计监督
第一章 国家审计沿革…………………………………………(79)
第一节 民国的审计……………………………………(79)
第二节 抗日报据地、解放区的审计…………………(94)
第二章 财政审计………………………………………………(108)
第一节 财政决算审计…………………………………(109)
第二节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15)
第三节 审计调查………………………………………(117)
第三章 金融审计………………………………………………(124)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125)
第二节 专项审计………………………………………(137)
第三节 审计调查………………………………………(148)
第四章 工业交通审计…………………………………………(157)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159)
第二节 承包经营审计…………………………………(174)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185)
第四节 行业审计………………………………………(195)
第五节 审计调查………………………………………(204)
第五章 商粮贸审计……………………………………………(215)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216)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226)
第三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232)
第四节 行业审计………………………………………(238)
第五节 审计调查………………………………………(243)
第六章 基本建设审计…………………………………………(253)
第一节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253)
第二节 施工企业审计…………………………………(280)
第三节 城建资金审计…………………………………(285)
第四节 审计调查………………………………………(289)
第七章 行政事业审计…………………………………………(297)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298)
第二节 专项资金审计…………………………………(322)
第三节 审计调查………………………………………(343)
第八章 农业审计………………………………………………(357)
第一节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358)
第二节 农业企事业单位审计…………………………(385)
第三节 审计调查………………………………………(397)
第九章 外资审计………………………………………………(404)
第一节 国际贷援款项目审计…………………………(405)
第二节 中外合营企业审计……………………………(458)
第三节 审计调查………………………………………(469)
第三篇 内部审计
第一章 机构人员………………………………………………(498)
第二章 审计业务………………………………………………(510)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511)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513)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516)
第四节 三项审签………………………………………(518)
第五节 内控系统评价…………………………………(520)
第六节 审计调查………………………………………(522)
第三章 业务管理………………………………………………(525)
第一节 制度建设………………………………………(525)
第二节 计划和目标管理………………………………(528)
第三节 总结和评比……………………………………(529)
第四节 业务培训和工作研究…………………………(531)
第四章 乡镇审计………………………………………………(534)
第一节 乡镇审计发展概况……………………………(534)
第二节 乡镇审计机构和人员…………………………(536)
第三节 乡镇审计工作…………………………………(538)
第四篇 社会审计
第一章 机构人员………………………………………………(546)
第二章 业务活动………………………………………………(551)
第一节 注册资金验证年检……………………………(551)
第二节 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验证…………………(553)
第三节 国有资产评估…………………………………(555)
第四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557)
第五节 经济案件鉴定…………………………………(559)
第六节 咨询服务………………………………………(560)
第七节 城乡集体企业审计……………………………(563)
第三章 工作管理………………………………………………(567)
第一节 协会的行业管理………………………………(567)
第二节 审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573)
第五篇 科研与宣传
第一章 审计科研………………………………………………(580)
第一节 科研机构………………………………………(580)
第二节 学术团体………………………………………(582)
第三节 科研管理………………………………………(588)
第四节 科研成果………………………………………(598)

第二章 审计宣传………………………………………………(604)
第一节 审计期刊………………………………………(604)
第二节 审计信息………………………………………(611)
第三节 宣传工作………………………………………(613)
第六篇 审计管理
第一章 人事管理………………………………………………(622)
第一节 干部培训教育…………………………………(622)
第二节 表彰先进………………………………………(639)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647)
第二章 法制建设………………………………………………(653)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654)
第二节 制度建设………………………………………(657)
第三节 审计执法检查…………………………………(659)
第三章 业务管理………………………………………………(663)
第一节 审计计划………………………………………(663)
第二节 审计统计………………………………………(666)
第四章 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管理………………………(669)
第一节 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669)
第二节 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676)
附录
一、民国时期重要审计文献……………………………………(689)
二、山东革命根据地重要文献…………………………………(723)
三、建国后山东省审计工作重要文献…………………………(730)
四、全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决定…………(754)
编后记……………………………………………………………(763)

编后记
1988年8月, 根据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省审计局承担了《山东省
志·综合管理志》有关审计内容的编写任务,具体工作由省审计科研所负责。科研所
以情报室为主, 重点进行了建国前审计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992年6月,省地方史
志编委会调整《山东省志》 篇目,将审计单独立志,作为第58卷。1993年7月,省审
计厅厅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审计志编纂委员会,并设编纂办公室,挂靠审计科研
所,由科研所所长王洪泉兼任办公室主任和主编,薛岩兼任副主任和副主编,具体负
责审计志编纂工作。 此后, 审计志工作逐步进入编写阶段, 经过2年多的努力,于
1997年5月完成评议稿,8月完成送审稿。
整个编写工作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 一是拟订篇目,收集资料。共收集晚清、民
国时期及革命根据地的有关审计史料480万字;二是整理史料,编印了150万字的《山
东审计史料》;三是修订篇目,组织省厅各业务处分章撰写,形成50余万字的审计志
初稿;四是由主编和副主编对初稿进行编审统稿,撰写概述,形成修改稿,送请审计
厅老领导审查修改后形成44万字的评议稿;五是省市计厅组织召开由中国审计出版社、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的领导、专家、教授及省审计
厅老同志等参加的志稿评议会,对志稿进行全面的评审;六是根据评议意见,进一步
完善结构,考订史实,核实数据,增补内容,统一标准,精练文字,形成送审稿。
参加建国前审计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有:王泽青、薛岩、卢德昌、刘竟先、
王洪亮、姜宜彬、肖茹萍、高振波、王廷倚、张雪梅。参加审计志初稿撰写的人员有:
概述王洪泉、薛岩,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杨春友,第三章许庆豪;第二篇第一章杨
春友,第二章李劲松,第三章王德润,第四章陈立惠、刘增胜,第五章支爱斌、李登
阁、李强、孙承明,第六章赵荣浩,第七章迟永镇,第八章刘春吉,第九章曹恒玉;
第三篇梁士念;第四篇李燕燕;第五篇第一章薛岩,第二章王洪泉、杨统海;第六篇
第一章李敏、许庆豪、张青生,第二章刘庆怀、孟翔燕、王希亮,第三章孟翔燕,第
四章梁士念、李燕燕。此外,张晓峰、姬广文、王晓文等同志在提供资料、志稿校对
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本志的编写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
谢。
由于编者所掌握的资料及水平所限,志书中定有许多疏漏错谬之处,恳请广大读
者给由予批评指正。

编者
199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