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卫生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7&rec=84&run=13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1950-1953年,山东省卫生部门执行国家文教卫生
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卫生事业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年报有4种,报表名称是:
《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城市综合医院、教学医院、精神病院、妇产医院、儿童
医院、麻风病院发展情况》,《乡村县人民医院、卫生院发展情况》,《干部、部
队疗养院、门诊部、妇幼保健所(站)、卫生防疫站发展情况》;以上报表指标含机
构数、人员数,按卫生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勤杂人员及其他人员分组。
  1954年,卫生部重新制发全国统一的卫生事业统计报表制度,共有3种:基本
情况统计,含公立卫生行政系统,合作性质、联合性质,以及私立医院的卫生机构、
人员、床位数,公立卫生事业机构的主要设备数;防疫统计,含各种急性传染病患
者人数和死亡人数,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暴发疫情、各种疫苗的接种、儿童
计划免疫、以及检疫机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妇幼卫生统计,含妇女病查治、接生
情况,围产期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情况。
  1958年以后,在“大跃进”形势下,为反映城乡大办托儿组织情况,增加了《
托儿组织基本情况》报表;为反映大搞卫生运动,增加了《除害灭病工作情况》、
《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综合年报表;为反映文教卫生事业“百日奋战”的成果,
增加了《卫生干部训练》、《西医学习中医及中医进修》综合年报表。
  60年代初期,根据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精简统计报表指示的精神,
取消了在“大跃进”形势下出现的一些进度统计报表,对其他报表也进行了大量精
简,到1965年,卫生事业统计报表恢复到“大跃进”前的状态。
  1966年以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卫生事业统计报表大部份中断,仅保
留卫生事业统计综合年报表中的机构、人员、床位数几个指标。从1970年开始,卫
生事业统计报表先后增加了一些紧跟“文化大革命”形势的指标,如卫生系统出席
县以上活学活用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人数,城市卫生人员下放人数,农村人民公
社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生产队卫生人员数,土药厂、土医疗器械厂
数,分配到卫生部门的高、中等医药院校毕业生人数,自负盈亏的卫生所人员和中
医学徒处置情况,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厂矿、企业、城镇街道不脱
产卫生人员数,农村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情况等。到1979年,卫生统计工作
基本恢复正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生事业统计工作不断加强,统计报表制度日益完
善。从1980年开始,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卫生事业统计报表制度,先后增加了10种卫
生事业综合统计年报。进入90年代,现行的卫生事业统计年报达16种,其报表名称
是:《卫生事业机构、床位、人员数》,《其他技师、其他技士和西医士人员数分
类》,《卫生机构国家、集体、私人开业人员数》,《卫生部门按隶属关系分县及
县以上医院机构、床位、人员数》,《县及县以上医院按床位分组的医院数》,《
分科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人数和县及县以上医院分组床位数》,《乡(镇)
卫生院和其他医院按床位分组的医院数》,《分科中医师人数和县及县以上中医院
分科床位数》,《卫生机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数》,《农村卫生组织情况》,《医
院工作情况》,《家庭病床情况》,《独立门诊部(所)工作情况》,《卫生部门医
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卫生部门医院社会经济效益--业务收支情况》,《卫生
部门医院社会经济效益--部分病种住院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