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商业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7&rec=69&run=13

  山东省的市场活动较早,但没有完整的商业统计。民国时期,北洋政权山东省
长公署统计处曾经建立过商业统计报表制度,但未能在全省实施,仅进行了一些零
散的商业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同商业、供销社等
部门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商业统计,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商业统计资料,
发挥了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中,国营商业和合作
商业(以下简称国合商业)占主导地位。为了反映国内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活动过程,
首先在国合商业系统建立了商业统计。1950年,根据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会同贸
易部制定的《国营贸易企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山东省国合商业系统开始执行商
品流转、商业网、商品流通费、运输、劳动工资等统计报表。1951年,全省供销社
系统贯彻执行了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颁发的《全国供销、消费合作社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分商品流转与组织资金两大类,商品流转部分中的基层合作社零售额和
农副产品收购额为电讯月报、年报,其余为表式月、季、年报。
  1952年,根据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国营贸易企业统计制度》,山东
国合商业系统执行的综合统计年报有5种,报表名称及主要指标如下:
  《商品购销库存》含:商品购进、销售、库存和调入在途量。
  《商品购销库存分月数》含:国内购进和国内销售两个表,《国内购进》表,
按地区和商品品种类别填列各月购进数量和金额、月末库存和调入在途量。《国内
销售》表,填列各月商品销售量和金额。按销售去向、批发和零售分组。
  《商品调拨》,分商品调出和商品调入两个表,含商品调出(入)量和金额,按
商品类别和调出(入)地区分组。
  《商品加工》,分加工原料付出和加工成品收回两个表。《加工原料付出》表,
含本期实付、实用和厂存量,按原料名称和工厂经济性质分组。《加工成品收回》
表,含本期实际加工、收回和厂存量,实际加工费。按成品名称和工厂经济性质分
组。
  《贸易网》含:贸易机构种类,实有单位数,职工人数,仓库可用容积,货场
可用面积。
  1953年,中共中央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加强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工作。为掌握全省商业情况,以适应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省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1952年制发的私营商业统计报表制度,开始执行私营商业统计年报,
其内容有私营商业户数、从业人员数、职工人数、资本额和销售额。所用资料,主
要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局、工商联和商业同业公会所掌握的有关资料推算
取得。同年,全省统计系统和各业务主管部门开始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
门制发的《国营商业统计制度》、《国营粮食机构统计报表制度》、《供销合作社
统计报表制度》。1954年开始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新制发的《社会商品公私比重方
案》,增加了《纯商业机构分商品种类的批发额和零售额》、《主要商品零售量公
私比重》和《社会商品零售额公私比重》年报表。1956年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后停止编报。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建立了各种经济成份的商业统计基础上,进一步健全
了商品流转统计,开展了商业方面的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到1957年,商业综合统计
年报达到12种,其报表名称及主要指标如下: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含:按经济类型分的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和私营
零售额;按部门分的商业、饮食业、工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和农民直接零售额;
按销售对象分的居民消费品、社会集团消费品和对农民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
按地域分的城、乡(市、县)零售额。
  《主要商品社会零售量》含:40种主要商品零售量,商品混合平均单价,按混
合平均价计算的商品零售额。
  《全社会农副产品采购情况》含:粮、油、棉、麻、肉禽蛋等40种主要农副产
品的采购量,混合平均单价,按混合平均单价计算的采购额。按农副产品类别、采
购行业和非农业居民购买分组。
  《国合商业商品流转》含:国合商业各类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库存金额,
主要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库存数量。
  《国营、合作社营及公私合营(定息户)商品库存》含:各种商品库存金额,主
要商品库存数量。
  《社会商品购买力》含: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分列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其中
本地常住居民消费品购买力,流出流入购买力),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农业生
产资料购买力。
  《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含:居民货币收入总额,分列职工工资,农民基本货
币收入,其他居民的净货币收入,从机关企业得到的其他收入,华侨汇款,外地汇
入货币,得自本地区其他阶层居民的货币;居民货币支出总额,分列购买消费品支
出,城市居民向农民购买商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义务交纳及其他交纳,购
买公债,汇往外地货币,转给本地区其他阶层居民的货币;年末储蓄及手存现金比
年初增减额。
  《农民的基本货币收入》含:农民基本货币收入总额,分列农业社货币收入及
居民主要货币收入,农副产品出售收入,其他劳务收入,兼营商业净收入,农业贷
款,存款及储蓄利息,保险赔偿金,其他收入;农业社货币支出及农民非消费品支
出(其中农业税及其他税款、支付农贷利息、偿还国家农业贷款、保险费、农业社
管理费及公益金、农副业生产资料支出、灌溉代耕费、其他支出),本年农副产品
预购定金收支差额增减额,本年农业社存款增减额,本年农业社库存现金增减额。
  《各种经济类型商业机构综合表》含:管理、批发、零售、采购和其他机构单
位数,人员数。
  《服务业基本情况》和《饮食业基本情况》含:机构单位数、人员数,按城乡
和经济类型分组。
  《公私合营、合作社及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基本情况》含:年末实有公
私合营商店数,合作商店、小组数,门市部及货摊数,从业人员数(其中女性人员、
雇佣人员数),本年商品销售额(其中零售额),本年收益额,资金总额(其中私股资
金)。
  《主要消费品产销平衡表》含:主要消费品的年初库存量、当年生产量、进口
量等资源指标,生产消费量、城乡居民消费量、出口量、年末库存量等社会分配指
标。
  上述报表,除社会商品零售额统计由统计局系统按月逐级汇总编制报表外,商
品购销量及库存统计由省直业务主管部门按月报省统计局,省统计局再编制报表上
报,其他如购买力和居民货币收支统计则由省统计局与业务部门配合直接调查搜集
资料,每年编报一次。
  1958年,全国对商业管理体制和国合商业机构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出现了商业
机构上下不对口、地区间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国家统计局会同各商业部门将国合
商业统计报表制度改为“统一制定,联合颁发”,由各商业部门共同执行,把国合
商业作为一个统计总体,确定以“国内纯购进”和“国内纯销售”为基础的商品流
转报表指标体系。以后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在以反教条主义为中心的规章
制度改革进程中,过分强调精简统计报表,商业统计出现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随
意“以批代零”、“以购代销”统计,造成数字失实。
  从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期间,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商业统计报表制度,并
在1964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报表中,增加了按商品销售价格分组的平价、高价、议
价和集市价商品零售额,农副产品收购报表中增加了派购、议价收购量等指标。以
便反映当时市场上存在多种价格购销额及其所占比重的情况。到1965年,商业统计
综合年报表已恢复到8种,即《社会商品零售额》、《农副产品采购总值及主要品
种采购量》、《国合商业商品流转》、《国合商业商品供应、销售、库存》、《商
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情况》、《社会商品购买力》、《居民货币收支平衡
表》、《农民的基本货币收入》。
  “文化大革命”前期,商业统计报表制度一度中断。1971年,根据国家计委制
发的《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恢复了社会商品零售额统计报表,1973年又
恢复了商品购买力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报表。1979年,“文化大革命”中停止
执行的各种商业统计报表全部恢复,数字质量也有所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经济
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交易价格的新情况,集市贸易和个体商
业迅速发展,工业部门自销业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商业形势的发展,1979年恢复
了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机构网点统计报表。1980年贯彻执行了国家统计局同国家
经委联合制发的《工业商品零售统计报表》,扩大了主要消费品产销平衡统计商品
的范围。1981年新增的商业统计报表有《商业农副产品议价收购和销售》、《工业
部门零售额和主要商品零售量》、《城镇集体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重点商
业企业》。1983年,随着合作社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将从其全民所有制商业统计
改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供销社商业统计,并新增加了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商业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统计报表。1984年,将社会商品购买力统计中的《农村生产大队、
生产队和社员生产性质货币收支表》改为《农民(生产队)生产性质货币收支表》,
并再次扩大了主要消费品产销平衡统计商品的范围。1985年,取消了《全民所有制
商业农副产品议价收购和销售》报表;在《工业部门商品零售额和主要商品零售量》
统计报表中,增加了对集体商业销售和对个体销售指标,其报表名称改为《工业部
门对集体、个体商业商品销售和零售》。1986年,将社会商品购买力统计中的《农
民货币收支平衡》、《农民(生产队)生产性货币收支》表,合并为《农业居民货币
收支平衡表》;《工业部门对集体、个体商业销售和零售》改为《工业部门产品销
售与库存》表。1987年,建立了以全民所有制商业、集体所有制商业(含供销社),
合营商业和个体商业为总体的社会商业商品流转统计;增加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商业
商品购销存统计。1988年,为了更全面反映社会商业商品流转领域的情况,新增加
了《非商业主管部门的全民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统计表。
  1991年,在各种商品流转总额统计报表中,增加了商品购进总额、从国内商业
购进、接收进口和出口、商品销售总额、对国内商业批发销售、供应出口和出口等
指标;在商品流转数量统计报表中,相应增加了进口和接收进口、对国内商业批发
销售、出口和供应出口等指标。到1992年,商业统计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统计指标
体系,其综合统计年报包括商品流转、商业经济效益和商业机构人员三部分,共22
种统计报表,报表名称及主要指标如下:
  《社会商业商品购销存总额》含:商品购、销、存总额。按购进来源、销售对
象和商业经济类型分组。
  《社会商业商品购销存数量》含:粮、油、肉禽蛋、衣料、电视机、自行车、
煤炭、化肥、农机具等42种商品。按购进来源和销售对象分组。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含:零售总额,按行业分为商业、饮食业、工业、其他
行业零售额;按销售对象分为居民、社会集团消费品和对农民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
零售额,按销售地区分为市、县和县以下零售额,按经济类型分为全民、集体所有
制、合营经济和个体经济零售额。
  《社会商品零售额》(附表)含:全年按十二个月分列的零售额。
  《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商品购销存总额》含: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总额。
按商品购进来源、销售对象、用途和地区分组。
  《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商品购销存数量》,内容同上表。
  《社会消费品分类零售额及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含:食品、衣着、日用品、文
化娱乐用品、书报杂志、药及医疗用品、房屋及建筑材料、燃料等八类商品零售额,
41种消费品的零售量,按混合平均单价计算的零售额。
  《社会商品购买力》含:《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非农业居民收支平衡表》
、《农业居民收支平衡表》。
  《主要消费品生产、消费平衡表》含:粮食、食用植物油、生猪、棉布、肥皂、
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等20种商品的社会资源与分配,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
  《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量》含: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粮
食、食用植物油、生猪、鲜蛋、水产品、茶叶、干鲜菜、干鲜果、蜂蜜、棉花、烤
烟、中药材、桑蚕茧、羊毛、牛皮等44种农副产品的收购数量,按混合平均单价计
算的收购额,按商业、工业、其他部门、非农业居民向农业居民购买分组。
  《工业部门产品销售与库存》含:45种主要商品的销售金额、数量、库存等指
标。按销售对象分组。由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填报。
  《非商业主管部门主管的全民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数量》、《集体所有制商
业商品购销存总额》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数量》,内容同《社会商
业商品购销存数量》)。
  《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社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含:商品销售总额,毛利、商
品流通费,税金,教育附加费,商业经营利润、商业企业财产损失,全部企业利润
总额,全部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已缴纳所得税调节税利润,财政已拨亏损,全部企
业留利、缴纳税金总额,全部流动资金全年未占用额等22项指标。按10个商业部门
分组。
  《商业、公共饮食业、居民服务业经营情况》含:商品销售收入、成本,商品
流通费,税金,教育附加费,经营利润等。按商业、公共饮食业、居民服务业和全
民所有制,其他所有制分组。
  《重点商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含:商品销售额,毛利,商品流通费,税金,
教育附加费,商品经营利润,实现利润总额,已缴纳所得税和调节税,税后利润,
经营品种,商品销售差错率,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财产损失,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
用额,全部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由济南、青岛等地的46个重点商业零售企
业填报。
  《商业机构人员》含:商业机构、人员总数,按全民、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管
理机构、经营机构(含农副产品采购供应、工业品批发和零售和其他经营机构)、仓
储运输机构,合资商业、个体有证商业和按市、县、县以下分组的商业机构、人员
数。
  《商业零售机构人员》含:商业零售机构,人员总数。按粮油、副食品、百货、
纺织品、医药、五金交电、化工和个体有证等15个行业和按市、县、县以下分组的
商业零售机构、人员数。
  《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含:机构,人员总数。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
制、合营、个体有证和按旅馆、理发、浴池、洗染、摄影、日用品修理、其他居民
等服务行业分组的机构、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