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统计计算手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7&rec=37&run=13

  50年代初,算盘是统计数据的主要计算工具。至50年代末,随着统计业务范围
的扩大,相继配备了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初步摆脱了繁杂的手工操作。至
1960年,为解决统计资料的分类、排序问题,省统计局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了阿立
脱玛机械卡片计算机,并成立了负责数据处理工作的计算室,承担了全局一些主要
统计报表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
  8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要从微机起步,
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各级统计系统的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
1984年10月,省、市、地及部分县统计局引进了第一批微型计算机,其内存容量为
512K字节,外存容量为10兆字节。1986-1987年,省统计局及济南、淄博、烟台、
潍坊等市又引进了AT&T3B2/300/40032位多用户高档微机,硬盘的单机存贮能力扩
大到103兆字节,并配有60兆字节的磁带机及6台终端机。在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
和儿童基金会的援助下,省统计局引进了一套ND-100小型计算机和两套ALTOS多用
户微机。至1988年12月,全省完成了县及县以上统计部门微机的配置任务,并实现
了省与市地统计局之间的微机远程数据通讯。
  1990年,为完成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汇总制表任务,在联合国人口活动
基金会和各级政府的资助下,省、市地两级计算中心(站)配备了HP386/25C32位4用
户高档微机21套,其内存为4兆~8兆字节,硬盘容量为300兆~1340兆字节不等,
并配置了150兆字节1/4英寸盒式磁带机。1992年7月,省统计局从美国惠普公司引
进了一套HP9000/850S32位小型计算机,其中包括终端机5台、磁带机1台、高速行
式打印机2台、激光印字机2台,主机内容存量为48兆字节,硬盘容量高达3000兆字
节。至1992年,省、市、地、县又更新微机35台,增配69台,机型为联想386/33和
美国T&W386/33,内存为2兆字节,硬盘40~120兆字节。至1992年,全省统计信息
自动化系统已拥有各种档次个人微机770套,多用高档微机28套,小型机2套。在机
房建设和设备配置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开展正常统计业务,承担大型统计调查数据处
理并建立部分统计信息数据库的能力。省、市、地统计局已全部配备了传真机、微
机远程数据设备,实现了文本和报表数据传输手段的现代化。1992年底,省统计局
及近30个市、地、县、区统计局建立了电子轻印刷系统,实现了部分统计报表的计
算机处理、印刷、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