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村(社、队)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7&rec=34&run=13

  1953年,省统计局根据当时农村个体分散经营的情况,会同省农业厅部署各地
实行划类选点的方法,在调查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户,在调查户建立原始记录,以
此来推算全面。1954年,为了及时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情况和生产情况,省统
计局部署了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情况登记卡片,内容包括社名、生产性质、入
股分红办法、基本情况(参加社的户数、人数、劳动力、耕地面积、牲畜)。1955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蓬勃发展,省统计局又重新布置填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登记卡片”,
并依此来编制农业生产合作社各种上报的统计报表。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村社、
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不断完善,建立了人口、劳动力、耕地、主要农具、农作
物产量以及牲畜、主要农产品收支、固定资产等原始记录和台帐。同时开始建立了
有关农村人民公社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始记录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
农村社、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因无人过问而中断,致使农村统计数字准确性受
到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省统计局重新部署各
地实行以典型调查来推算全面的方法,在被选中的典型户中建立原始记录,乡、村
建立健全各种统计台帐。典型户的原始记录包括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作物生产以
及家庭收支情况等。乡、村的进度台帐要按月按季记载经常变动的基本情况和经济
活动情况,以此作为填报各种统计报表的依据;历史统计台帐,按年度全面地、系
统地积累基本统计资料,内容包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统计指标,如农村的
基本情况(户数、人数、劳动力等)、生产条件(耕地、主要农机具、牲畜、固定资
产等)、工业、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农村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农村
经济收入分配与效益等。
  1990年11月,省统计局制发的《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施行方
案》要求:(一)村统计员要健全各项定期报表、单项调查、年报和村级各项调查的
原始记录,建立社会经济统计的进度性台帐和历史性台帐。(二)乡、镇统计站要健
全社会经济统计台帐,系统整理年度和各时期的历史资料。(三)原始记录及各种台
帐要实行统一规格印刷,做到及时填写,字迹清晰,数据真实,指标齐全,计算准
确。(四)配备统计资料档案柜。到1992年底,全省90%的乡、村建立起较完整的进
度性台帐和历史统计资料台帐。
  自1985年起,为保证农村抽样调查资料的质量,省农调队建立了《实测地块抽
样排队表》、《样本分布图》、《实测地块面积丈量与放样情况登记表》、《化验
单》等原始记录。农村住户调查不断完善了农户的《现金收支分类登记帐》和《实
物收支登记帐》,使农村抽样调查资料来源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