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时期技术改造投资效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90&run=13

“七五” 时期全省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2826项,完成投资201.65亿元,年
平均投资40.33亿元, 是“六五”投资的2.05倍。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新增工业产
值390.46亿元,新增利税89.87亿元,创节外汇14.29亿美元。全省每年新增工业产值
和利税,半数以上是依靠技术改造实现的。“七五”技术改造的具体成果如下:
(一)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工业内部比例关系调整。在技术改造中,加快了
纺织、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通过技术改造,
使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七五”期间,纺织工业主要以发展化纤
原料为主,建设了年产14万吨化纤项目。利用济南6.6万吨涤纶和淄博4.5万吨腈纶原
料资源,投资6亿元建设了涤纶高速纺丝、拉伸变形丝、空气变形丝、工业丝帘帆布、
丙纶膨体丝、针刺无纺布、锦纶细旦丝等具有80年代水平的生产线。更新了30万枚旧
纱锭和9千台老式织布机,新增苎麻纺锭3万枚,引进气流纺8万头,新型织机1500台,
园网印花机19套和各种先进针织设备。全省纺织业中的短线产品得到了强化,产品结
构得到了调整。 1990年棉纱锭达513万枚,纱产量64.30万吨,是1985年的2.0 8
倍。 织机达9.61万台, 布产量达21.63亿米, 是1985年的1.73倍。印染布产量
84135万米; 毛纺锭达21.8万枚,呢绒产量1960万米;丝产量2434吨,丝织品86
53万米。1990年全省纺织品出口收购值达36.12亿元,创汇6亿美元。
1990年造纸工业的机制纸及纸板产量由1985年的56.47万吨增加到116万吨,产品
品种由120个增加到200多个。开发了棉秆秸箱板纸红麻制浆,以草代木制浆,烧碱--
蒽醌法制漂白麦草浆等新工艺,拓宽了原料来源。
烟台合成革厂投产后,为利用合成革资源进行深加工,由轻工业部和省共同投资
3165万元,安排了10个“聚氨酯专项”项目,从国外引进生产线7条,用汇550万美元,
建成年产聚氨酯塑料(PV) 人造革900万平方米,软泡塑料2600吨,硬泡塑料1000吨,
鞋底100万双,运动鞋100万双的能力。
为充分利用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的原料资源, 投资1.45亿元,用汇220
3万美元, 在全省扩建和改造了22个塑料加工厂。这批项目带动了一批小厂的发展,
这批小厂每年耗用塑料10万吨,既增加了塑料制品的花色品种,又提高了塑料加工水
平。
山东啤酒行业技术改造投资3.54亿元。青岛啤酒厂投资8367万元,引进装瓶机等
关键设备,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最大啤酒厂。同时,烟台、济南、邹
平、莱州等地啤酒厂也先后引进欧美设备,生产技术达到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青岛电冰箱厂1985年从西德引进利勃海尔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建成了四星级琴
岛--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产品销往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济南洗衣机厂从意大
利引进技术,建成了小鸭--圣吉奥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年产量达10万台。
(二)进一步改进生产手段,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七五”期间,通过技术改造,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更新改造陈旧落后设备8万台,建设先进的工艺生产线10
00多条, 提高了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济南化工厂用汇400万美元,从美国引进万吨级
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装置。青岛橡
胶二厂通过技术改造建成年产60万套子午线轮胎生产线。青岛橡胶六厂引进大型平板
硫化机、精密压延机、F270密炼机、鼓式硫化机、包铅胶管机、钢丝编织机、阻燃输
送带等7条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胶管、胶板、传动带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烟台、
济南钟表厂引进石英钟振子生产设备等,也都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大幅度
提高。
(三)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经过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能代替进口产品的有
110多种。 通过技术改造、消化吸收和引进技术设备,开发出一批高水平高效益的新
产品, 形成名牌拳头产品100种,开发重大新产品241种,新增出口产品214种,增加
创汇和以产顶进节约外汇8亿美元。 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有1120种,创国家金奖、
银奖产品137种。 山东农药厂开发了有机磷农药新品种,淘汰了低药效、高残留、污
染严重的六六六、滴滴涕等老品种。济南化工厂通过技术改造把氟利昂的生产能力提
高到1万吨,品种有F11、F12、F22,成为国内最大制冷剂生产厂。
省内原生产低档肥皂和香皂的8个轻工化学厂, 先后开发了粉状合成洗涤剂、工业洗
涤剂和系列化妆品。 济南灯泡厂从日本引进L1-24型玻璃壳生产线,日产玻壳
10万只,并开发了低压、高压紫外线杀菌灯、高压汞灯、聚光灯、高压钠灯等新品种。
电子工业投资5.2亿元,用外汇7400万美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95个,着重开发
了电子计算机、民用通讯设备、煤矿通讯设备、民用电台、电力载波机、导航雷达等
产品。 “七五”期间全省交流电动机厂发展到18个,年产量200万千瓦。淘汰了老式
电机,推广了Y系列节能电机与JO2系列电机,效率提高0.41%,体积减小15%,重
量减轻12%,噪音降低5分贝-10分贝。另外,还开发了小型绕线电机、防爆电机、齿
轮减速电机、变速变极电机、船用电机、整流子电机、车用电机、微型电机等品种。
这些产品的开发生产,使山东省工业产品质量低下、品种单一、花色贫乏的状况有了
很大改变。
(四) 进一步降低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七五”时期对120多个小氮肥厂进行
技术改造,全省合成氨生产能力增加了52.7万吨。针对小合成氨厂用的设备型号多、
能耗高、效率低的状况,进行了主体设备更新换代,锅炉由快装炉、翻转炉改为链条
炉或沸腾炉。到1988年底,性能落后的老、小、旧、杂的炉、机、塔等绝大部分被更
换, 使86个小氮肥厂合成氨年生产能力都达到1.5万吨以上,有的已达到中型氮肥厂
生产规模。推广了合成弛放气,铜洗再生气和造气吹风气回收再用技术,将高含碳造
气炉渣粉碎后用作沸腾炉燃料,将冷却水经化学处理后进行闭路循环再用,采用微机
自控优化操作等技术, 使吨氨综合能耗1990年降到1397公斤标准煤,比1985年下降2
72公斤,耗水由250立方米降到10立方米。全省小氮肥扭亏为盈,年盈利1亿多元。烧
碱行业,从1985年以后新建和扩建的烧碱厂,全部采用金属阳极电解槽。这与石墨电
解槽相比, 生产每吨烧碱节电100千瓦时左右。青岛化工厂和济宁电化厂采用三效顺
流蒸发流程,实现了部分强制循环,使每吨烧碱耗蒸汽由4.5吨降到了3.5吨左右。全
省有42个白酒生产厂,在技术改造中采用山东省轻工研究所开发的低温蒸煮浓醪酒精
发酵新工艺,蒸煮温度由125℃-130℃降到80℃-85℃,可节煤20%,设备利用率提高
20%,每吨酒精节水20立方米,是国内制酒业的一大改革。
冶金工业通过自我积累,自筹资金12亿元,在矿山开采、金属冶炼、轧制、焦化
等方面安排了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顶吹转炉钢锭合格率由97.53%提高到98.65%,
转炉日历利用系数由20.18提高到24.26吨/吨·日。 不仅使山东省钢产量1989年突破
200万吨,而且使钢铁料吨消耗由1202公斤,降到1157公斤,炉衬寿命由285炉提高到
348炉。
(五)进一步加强环保治理,改善劳动条件。到1990年共完成环保改造项目3260个,
使废水、 废渣治理率达到35%,改造危险房180万平方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双提高。济南裕兴化工厂1988年在进行万吨级铬盐技术改造时,把“三废”治理放
在突出位置, 对含铬废渣采用高温碳还原的办法,将有害的6价铬还原为不溶于水、
危害小的3价铬, 然后再作为水泥或炼铁原料加以利用。对含铬的废水经亚铁--石灰
法药剂处理后,采用密闭循环利用。对含尘尾气采用双电场、高压静电器收尘,尾气
含尘由每立方米16克降到0.016克, 达到了排放标准。青岛碱厂一直向黄海排放大量
含氯化钙废水,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年产30万吨纯碱改造工程中,采取筑坝拦渣,
清水排海,干法运转的治理措施,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污染问题。省内几十座火
力发电厂的汽轮机房、磨煤机房、水泵房以及上百座水泥厂的原料磨房和水泥磨房的
噪音达95-105分贝,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直接影响着工人的健康。对这些噪音
大的场所,省电力和建材部门加装了消音器或隔音室,使噪音降到85分贝以下。
新汶矿务局先后投资2.4亿元对所属矿井的提升设备、 通风、供电、洗煤设备等
进行技术改造,完成安全措施300多项,建立了瓦斯(煤气) 监测、个人防护、通风降
温、注浆、灭尘、防火等安全设施,增强了矿井的抗灾能力。
1979年-1990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完成情况见表3-5。

1979-1990年山东省技术改造投资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3-5
┌──┬────┬────┬────┬────┬────┐
│年份│完成项目│完成投资│新增产值│新增利税│新增创汇│
│ │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
│1979│742 │3.91 │8.3 │2.19 │0.074 │
├──┼────┼────┼────┼────┼────┤
│1980│984 │7.47 │15.4 │4.18 │0.087 │
├──┼────┼────┼────┼────┼────┤
│1981│1545 │7.89 │19.72 │4.02 │0.094 │
├──┼────┼────┼────┼────┼────┤
│1982│1733 │9.41 │23.52 │5.17 │0.11 │
├──┼────┼────┼────┼────┼────┤
│1983│1835 │10.45 │26.36 │5 │0.16 │
├──┼────┼────┼────┼────┼────┤
│1984│2023 │15.34 │36 │4.68 │0.20 │
├──┼────┼────┼────┼────┼────┤
│1985│2206 │22.9 │41 │7.37 │0.21 │
├──┼────┼────┼────┼────┼────┤
│1986│2426 │23.64 │58.28 │12.01 │0.43 │
├──┼────┼────┼────┼────┼────┤
│1987│2491 │38.05 │64.35 │14.18 │1.54 │
├──┼────┼────┼────┼────┼────┤
│1988│3255 │62.39 │106.16 │22.64 │3.72 │
├──┼────┼────┼────┼────┼────┤
│1989│1042 │31.87 │71.37 │17.64 │4.1 │
├──┼────┼────┼────┼────┼────┤
│1990│3612 │45.7 │90.3 │23.4 │4.5 │
├──┼────┼────┼────┼────┼────┤
│合计│23894 │279.11 │560.76 │122.48 │15.225 │
└──┴────┴────┴────┴────┴────┘
说明:本表资料引自省经委技改处统计。技改投资包括集体企业及财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