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时期技术改造投资效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89&run=13

“六五”期间,省经委贯彻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现有工业交通企业挖潜、革
新、改造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
的决定》等文件精神,遵照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立足现有企业基础,以深
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把技术改造同工业结构调整
优化结合起来,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开发结合起来,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
和重点产品为龙头,配套成龙地进行技术改造,并从税收、信贷、资金、价格等方面
对企业实行鼓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全省完成技术改造
项目9342项,完成投资65.99亿元,年平均投资13.20亿元,是“五五”期间投资
的1.95倍;引进先进技术760项,用外汇4.25亿美元,更新改造落后设备4.6
万台(套) ,建成先进生产线255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1727项。这些技术改造项目
投产后,新增产值146.6亿元,新创利税26.24亿元,约占“六五”时期新增产值
和利税的50%左右。
“六五”时期的技术改造,对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经
济效益,积累建设资金和增加企业后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技术改造的具体成果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短线和名牌产品的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洗衣机、录音机、电视机、
棉毛和化纤纺织品、印染布、纯碱、轮胎、啤酒等5000多种短线产品扩大了生产能力,
缓和了轻纺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 全省有586个企业调整了生产方向,轻重工业比例
关系由1980年的50.9∶49.1,调整为1985年的54.8∶45.2。行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也有
所调整,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全省纺织工业投资12亿元,完成了154个较大改造项目,
共计增加棉纺纱锭55万枚,毛纺锭5.5万枚,宽幅布机13万台,涤纶混纺布产量达3.2
亿米, 占织布总产量的25%,印染布能力达到7.1亿米。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出
口收购值达6亿元,换汇2亿多美元。全省造纸行业,1980年产量只有36.7万吨,生产
90个品种, 产品以低档书写纸为主,中高档纸仅占5%。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47.5
万吨, 产品120个品种,其中涂布铜版纸、涂布薄画报纸、玻璃纸、铝箔纸、胶版纸
等中高档纸比重达到15%。山东生产机动脚踏车历史较长,但发展缓慢,长期供不应
求。“六五”期间,开始调整改造,1984年组建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引进日本K50、
K90型摩托车生产技术,1990年摩托车产量达到10.7万辆,产品档次提高。
(二) 改进生产手段,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全省共更新改造陈旧落后设备4.6万台
(套) ,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工艺生产线255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1727项。通过外汇
贷款、 买方信贷、补偿贸易、租赁业务和地方外汇等多种资金渠道,5年累计完成技
术引进项目700个,用汇3.75亿美元。精密车床、100系列柴油机、节能变压器、亚漂
联合机、 100吨橡胶平板硫化机、录音机芯、电阻焊三片罐、六组双滴料制瓶机等引
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成果显著。
(三) 促进产品水平提高,加快产品更新换代。1979年-1985年,全省共有2000多
种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8种产品荣获国家金奖、银奖,819种产品被评为部优质产品,
2297种产品被评为省优。 共开发新产品、新品种4860个,其中415种产品填补了国内
空白。 例如通过对柴油机主机厂和配件厂进行一条龙改造,195型柴油机的每马力小
时耗油量已平均降低到185克以下, 495型柴油机降到了175克以下,整机寿命达到了
5000小时,改变了过去95系列以低速机为主,耗油高、寿命短的落后状况。同时还开
发了4100、6100型新型柴油机,实现了95系列柴油机换代。济南第一机床厂积极消化
吸收引进技术, 全部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7种产品全部进入优质品行列,两种被
评为国家银质奖,优质品率达到87%,实现了C616普通车床升级换代,开发了J-3 60、
460、530型3种高速精密车床和数显数控车床。
(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全省共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055个,累计节能
折标准煤450万吨,全省万元工业产值耗能(折标准煤)由1980年的7.78吨降到6吨,降
低了23%。栖霞水泥厂的吨水泥耗电、荣成玻璃厂的吨玻璃耗煤、蓬莱酒厂的吨酒耗
煤都创全国同行业最低水平。“六五”期间,全省酿酒行业有95个企业进行了三级余
热利用的技术改造, 7个酒厂利用酒糟制沼气,部分酒厂推广了低温蒸煮新工艺,使
全省吨酒耗煤由1980年的728公斤降到627公斤。对省内51条隧道窑、29座玻璃池炉进
行了全保温和烟道余热利用的改造,安装余热发电机组16台,装机容量1.64万千瓦,
都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五)促进环境改善和加强劳动保护。根据“新帐不欠,老帐逐年还清”的原则,
积极进行“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环境效益
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生产逐年发展的情况下,工业“三废”排放量增加不多,“三
废”的综合治理率达到了25%以上,主要设备无泄漏率达到88%以上,并有一批企业
建成了清洁文明工厂。全省投资建立了17个工艺协作中心(如电镀、翻砂、铸造),撤
销了社会分散厂点384个,明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济南市化工系统从1981年以来,
共完成较大“三废”治理项目36个,使废水治理率达到44%,废气治理率达到55%,
废渣治理率达到81%, 回收各种化工产品16万吨,建成了4个清洁文明工厂。通过技
术改造还加强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仅改造危险房一项就投资6800万元,改造
面积34万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
“六五”期间,山东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在指导思想上注重抓当前
效益,对如何从长远上为经济发展和积蓄力量打好基础有所忽视;技术改造的起点和
水平不高;在处理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上,重外延轻内涵,偏重量的扩大,忽视质的提
高;技术引进工作起步晚,落后于先进省市;有的引进项目长期不能投产,造成很大
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