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四五”时期基本建设投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81&run=13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业建设不按程序办事,不重视前期工作,盲目建
设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之受“靠山、分散、隐蔽”,加强战备指导方针的影响,工业
布局不合理,不少项目决策草率,资源不清,水文地质不详,资金不落实,仓促上马,
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在建设工程中,由于设计多变,工期一再拖长。有些项目
建成以后,原材料不落实,缺煤少电,严重亏损,长期不能发挥投资效益。“三五”、
“四五”时期全省共有施工项目8802个,其中建成投产的5675个,占施工项目的64.4
%。在建的46个大中型项目,仅有9个建成投产。1966年-1975年,全省共完成工业基
本建设投资65.12亿元, 占同期全省基本建设投资的61.8%, 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
27.1%。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8%,比“二五”和调整时期下降9.2%。在工业
建设中强调了重工业, 忽视轻工业。用于重工业建设的投资达60.32亿元,占同
期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92.7%, 轻工业建设投资仅占7.3%。重工业建设投资主
要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行业。煤炭工业投资大幅度下降,仅占基本建设投
资总额的9.2%, 严重影响了煤炭生产。本期新增工业固定资产44.78亿元,比前1 7
年高40.1%。工业基本建设重点用于下述行业:
石油工业。胜利油田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0亿元,钻井
进尺780万米, 打成油井3540口,开发了郝家、现河庄、滨南、尚店等17个油田。19
75年原油产量达1672万吨,是1965年83.86万吨的20倍,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建
成东营--辛店、临邑--济南、东营--黄岛输油管线,成为国内第二大油田。
化学工业。投资8.95亿元,与“二五”和调整时期相比,年均投资增长1.89倍。
投资增多主要是炼油和化肥工业。 炼油工业投资4.5亿元,重点建成胜利炼油厂
年产250万吨联合炼油装置和济南炼油厂年产50万吨炼油装置。 同时还建成青岛石油
化工厂,济南石油化工二厂,临邑炼油厂(现临邑石油化工厂),垦利炼油厂,济南装
甲兵炼油厂等小型炼油装置。1975年全省原油加工能力达600万吨。
化肥工业。 投资6.34亿元,先后建成济南化肥厂年产4.5万吨合成氨及相配套的
碳酸氢铵装置, 胜利第一化肥厂和鲁南化肥厂分别建成6万吨合成氨、11万吨尿素生
产装置。另外还建成100套年产3000吨合成氨、1万吨碳铵小氮肥厂和55个小磷肥厂。
1975年全省农用化肥产量达246.33万吨,比1965年增长了16.65倍。
机械工业。投资8.73亿元,主要为支援农业和“五小”工业 (小煤窑、小钢铁、
小电力、小化肥、小水泥) ,支援“三线”建设服务。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组织农机
会战,重点建设山东拖拉机厂。同时在济南、青岛、崂山、莱阳、即墨、昌潍、德州、
聊城等地建起了19个拖拉机制造厂。 内燃机厂发展到16个。拖拉机从12马力到100马
力形成系列, 1975年产量2.18万台, 比1970年增长8.9倍;内燃机发展到6个系列,
1975年产量306.68万马力,比1970年增长2.7倍。
按照中央加强“三线”建设的指示,全省机械行业先后为河南、陕西、甘肃、青
海、四川、贵州、内蒙等省、自治区包建了机床、铸造机械、硅碳棒、磨料、重型汽
车等7个新厂。 为省内“小三线”建设向鲁西南地区搬迁了18个民用机械厂,新建14
个军工厂。
冶金工业。投资8.28亿元,建设了莱芜钢铁厂,韩旺铁矿,石门铁矿,卓山铁矿,
铁铜沟铁矿,温石埠铁矿,烟台冶炼厂,邹县铁合金厂,泰安钢铁厂,济宁钢铁厂等
一批中小型企业。改建高炉34座,增加炼铁能力90万吨,增加电炉63座,转炉10座,
增加炼钢能力75万吨, 增加轧钢设备12套,增加开坯能力4万吨,轧材能力32万吨,
建机焦炉11座,形成机焦114万吨能力。
电力工业。投资7.75亿元,“三五”期间多是安装中小型发电机组,年均增加发
电能力6.9万千瓦。 全省共增500千瓦以上机组34.69万千瓦。从“四五”开始,电力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相继建成莱芜、辛店、济宁、石横、白杨河等电厂,投产500千
瓦及以上机组109.93万千瓦。架设莱芜至淄博、莱芜至济南、辛店至坊子、潍坊至青
岛的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
煤炭工业。 投资5.99亿元,新建矿井9对,其中最大的是兖州矿区的南屯矿井,
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
建材工业。投资1.84亿元,对25个重点小水泥厂进行扩建,实现了机械化立窑生
产,1975年水泥产量达到279.6万吨。
轻纺工业。投资4.78亿元,在鲁西一带新建一批棉纺厂,新增纱锭20.1万枚,织
布机1.1万台。 另外新建、改建6个毛纺厂。1975年全省毛纺锭达1.79万枚,毛织机2
34台。轻工业主要用于一批老厂向内地办分厂,先后从青岛、济南、烟台等市向泰安、
聊城、邹县等迁建了钟表、电池、灯泡、搪瓷等十几个厂。新建济宁、潍坊合成洗涤
剂厂,鲁南自行车厂,烟台手表厂。
电子工业。投资3211万元,分别在泰安、沂水、沂源、蒙阴等地建起阻容元件厂、
接插件厂、半导体厂、短波电台厂和超短波电台厂。因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生
产亏损而先后中途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