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联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64&run=13

晚清、民国时期,各类工业企业主要是根据共同利益和发展需要,进行一些不同
形式的联合或组成一定的联合体,多为原料加工供应生产和加工配件总装组合的联营
关系。1892年创建的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由单纯的生产企业发展为种植、加工、生产
、销售一条龙的纵向联合生产经营。1924年,淄博煤矿各矿业主为抗议胶济铁路局给
予鲁大公司减轻运费的优厚待遇,成立矿业联合公司,各煤矿产权、经营权不变,相
互间的经济利益相同。
新中国建立初期,济南各砖瓦窑厂为提高产品质量,解决产销矛盾,要求组织公
私联营。1950年6月,经省财委批准于济南市成立砖瓦窑厂公私联营社。参加这个联
营社的有省建筑工程公司、济南铁路局所属窑厂和裕记、济丰、济东等私营窑厂共1
3个。同年8月,制订通过了联营章程,规定由联营社统一包揽生产任务,统一制订质
量要求,统一组织销售,盈利按股分成,对解决当时建材业产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组织企业联营的同时,1950年经中共山东分局工业部批准,省政府生产部按以下
系统建立专业公司和总厂:一是将面粉总厂改为油面总厂,领导济南、大有、齐鲁一
厂、齐鲁二厂、宝兴等面粉厂及齐鲁植物油厂、徐州植物油厂、青年油面厂。二是建
立火柴总厂,领导恒太、大上海、新华、龙华等火柴厂及制磷厂。三是建立服装公司
,领导济南被服厂、棉织厂、皮革厂及青岛、博山、徐州、北京等分公司。四是建立
建筑工程公司,领导铁工厂、电锯厂、窑厂及徐州、青岛、博山等分公司与张店办事
处,同时承担重点工程建设施工任务。五是建立齐鲁公司,领导青岛橡胶厂、维新化
工厂、大德袜厂、胶澳实业公司,并在油面总厂机构未健全时,领导齐鲁植物油厂和
青岛面粉厂。六是指定青岛丝织总厂领导第一丝织厂、经纶丝厂、第二丝织厂(为土
产公司加工)、建华印染厂。上述总厂和公司1951年后相继撤销,有关业务划归省政
府工业厅各专业处。
针对私营机械工业力量分散,生产缺乏组织领导,各种机械产品不能满足订户需
要的情况。1951年12月,省财委批准山东省工业厅成立公私营机械联营委员会,并在
青岛、济南、徐州、昌潍、德州、烟台等地组建分会,把山东的机器工业组织起来,
统一经营。联营的范围包括省地方公营机器厂、公私合营和私营机器厂。联营委员会
及各分会的任务是:统一接受国家安排的加工订货任务,统一组织安排生产,统一安
排主要产品销售,协助解决生产技术及原材料供应和按时检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1952年,济南15个私营铁工厂,分别联合组成私营济南齐鲁机器厂和私营济南五
新机器厂,5个私营电器厂(社)联合组成私营济南中光电器制造厂。同年,青岛市恒
丰等14个私营企业组成自行车制造业第一联营社,震环等19个企业组成自行车制造业
第二联营社,德顺、泰丰、信大、利康等13个修理、贩卖缝纫机的厂店联合组成青岛
联华缝纫机厂。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全省各地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并、联合
等方式进行工业改组。到1956年底,全省公私合营企业合并781个。企业改组后,产
量、质量提高,品种增加,成本降低。据对1453个企业统计,1956年比1955年产值提
高43.54%,劳动生产率提高17.77%。为强化全省工业行业管理,按照中央指示精神
,迅速建立了专业公司。专业公司的组织原则由国家确定,经营资金由国家提供,一
切活动以国家计划为依据。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专业公司既管生产,指导企业改
进管理,搞好加工订货,又负责企业改造和职工教育,广泛吸收资方人员参与管理和
生产。根据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专业公司的设置原则是,在省辖市按行业设专业公司
,中小城市设综合性公司,部分县城大镇,企业少的设一个总揽全部工业的企业公司
。济南、青岛设综合性的地方工业局,再按专业设公司;小行业设综合性公司或总厂
。烟台市保留地方工业局,另在几个主要行业设专业公司。淄博市因市区分散,按行
业设专业公司管理有困难,除保留地方工业局外,另在周村、张店、博山3市区分设
综合性公司。一般专区属市,如潍坊、济宁等,可仿照淄博市组织综合性公司。截至
1956年4月,各市地相继建立了25个专业公司、3个专业局、7个总厂(下设分厂)、6个
直属厂,共41个单位。同年4月3日,省工业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建立专业公司的意见
》,就专业公司的性质、原则、任务等作了规定,但由于与地方工业行政管理机构重
叠, 未能到位。1963-1965年,通过调整分别成立省冶金工业公司和化学工业公司。
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倡导下,先后组建中国拖拉机内燃机公司山东分公司和中国仪器仪
表公司山东分公司。
1965年-1966年,由中央主管部牵头,先后组建了汽车、黄金、橡胶、医药、煤
炭、纺织机械、烟草、盐业等8个托拉斯。(一)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山东参与的企业
有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济南汽车配件厂、济南汽车制修厂、临清机床厂、泰安机械厂
和青岛汽车修配厂。(二)中国黄金工业公司,山东参与的企业有招远金矿和临沂铜矿
。(三)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山东参与的企业有青岛第二、第六、第九橡胶厂,同泰橡
胶厂、乳胶厂和济南、威海2个分厂等。(四)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山东参与的企业有
新华制药总厂及济南、青岛分厂。(五)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山东参与的企业有淄博、
枣庄、坊子、新汶、肥城5个分公司,包括下属35个煤矿和2个机械制修厂。(六)中国
纺织机械工业公司,山东只有青岛纺织机械厂参加。(七)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山东参
与的企业有济南、青州、德州、滕县、临清、菏泽等7个烟厂。(八)中国盐业公司山
东省公司,全省县以上盐业企业全部参加。这种许多生产同类产品或产品之间有密切
关系的联合企业,由董事会统一经营管理,领导权基本掌握在最大企业领导者手中。
参加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法律上失去了独立性,变为股东。托拉斯联合企业目的在
于控制销售市场,争取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提高效益。托拉斯的企业联
合形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1969年初,中央分别将上述企业下放山东管理
,8个托拉斯均宣告解体。
1978年,省政府针对部分工业专业化水平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造
成相当数量设备长期闲置的现象,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
经委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工业专业化协作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机系统入
手,首先抓了泰山50拖拉机及其配套的495柴油机的改组试点。确定由1个柴油机厂、
2个总装厂、38个协作厂组成一套专业化协作整体,基本上改变了泰山50拖拉机“大
而全”、“小而全”,以及多头、分散、重复的状况。1978年,山东农机工业公司成
立。接着,济南、青岛两市采取把区属企业变为市属,按行业划归相关工业局领导的
做法上收企业。青岛第一批上收了81个厂,济南上收了150个厂,并于1978年12月成
立了拖拉机、水泵、毛巾3个总厂和印刷、橡胶、钢铁、医药、灯具等5个工业公司。
这种工业公司包括专业公司和联合公司两类,是非行政机关性质的经济实体,对所属
企业,实行统一核算,对外具有法人地位。
1979年,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批转省经委《关于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的报告
》,本着积极慎重、稳步前进的方针,除对已建立的工业公司加强领导外,还在钢铁
、陶瓷、医药、烟草、广播电视、纺织机械等行业中组建专业公司,全省共建立12个
专业性工业公司和6个总厂。1980年,根据全省工业调整工作会议精神,工业生产专
业化协作水平又有提高,组织又有较大发展。截至1982年,全省共组织工业公司和总
厂193个,参加企业达1386个,占全省县属以上企业的20%以上。为把专业化管理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1982年开始,对原有的公司和总厂分别进行了整顿:对省医药
局的3个公司和省冶金总公司,在人、财、物、产、供、销6统一方面进行整顿和完善
;对烟草公司,重点解决好工商结合体的改革和各级分公司的建设;对陶瓷公司,除
搞好工商结合的体制改革外,进一步组织全省陶瓷工业的联合,把行业规划、技术指
导、技术改造和原材料开发供应等统一起来,以发挥山东陶瓷工业的优势;对丝绸公
司实行了全省丝绸系统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经营管理的实体化体制。还对机械工业的
工艺专业化进行整顿。济南、青岛、烟台3市有电镀、热处理、铸造和锻压厂点1348
个,经过整顿,建立79个协作中心,厂点保留454个,撤销815个。对一些部门组织的
行政性公司,区别不同情况加以整顿,使有条件的行政性公司向企业性公司过渡。
“七五”期间,为进一步推行专业化,经省经委批准又建立了一批工业公司,主
要有1986年成立的山东造纸机械联合公司、山东省非金属开发公司、山东建筑材料矿
业开发公司,1987年成立的山东省食品机械工业公司等。
在建立专业公司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省政府根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意见》,对经济联合的有关问题
作了较细的规定,要求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限制,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优质
名牌产品为龙头,发展专业化协作,走科研与生产结合、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产销
结合、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军民结合的道路,逐步形成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组织,
发展一批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随后,各地区的经济联合体纷纷出现。仅据7个市地
的调查,1986年企业群体即达1200多个。但这种联合主要是以产品扩散、零部件配套
加工为主的产品联合。联合双方的责权利一般通过口头协商达成,组织松散且极不稳
定。1987年12月,根据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关于组建与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
》,省经委、省体改委和省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组建企业集团的意见》
,就发展企业集团的目的,组建企业集团应具备的条件,组建原则和发展企业集团需
要明确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了规定。明确发展企业集团的目的是打破条块分割,组织专
业化协作,发挥企业潜力,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
龙头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促进商品生产发展;以生产领域的改革为基础
,促进流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规定组建企业集团要以公有制为基础,
以1个或几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为主体,以名牌、优质和适销对路的产
品为龙头,由多个有内在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组成跨地区、跨部门、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应具有科研、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的
综合功能和承担建设工程成套项目的能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领先地位,有一
定的竞争力;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有较强的凝聚力。企业集团的组
建,要坚持自主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受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
的限制,在一个行业内不搞垄断集团,以利于开展竞争;要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实现
科技生产一体化;发展集团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不搞一个模式。根据这些规定,
山东原有的各种企业群体、企业联合体、联营公司等,纷纷组建企业集团。1987年先
后成立了以青岛橡胶九厂为龙头的工贸一体化的青岛双星运动鞋集团公司,该公司集
山东、广东、新疆等20个工贸单位为一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运动鞋集团。以青岛电
视机厂为龙头的青岛电视电子集团公司,横跨16省市,由121个成员单位组成,属大
型经济联合集团。以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为主体,以“浪潮牌”微型计算机为龙头的
浪潮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集聚68个成员单位。以济南刺绣总厂为主的山东鲁绣集团。
以青岛电冰箱总厂“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为龙头的琴岛制冷集团,由8省12市65个
企业和单位组成。这些集团,显示了企业联合的强大生命力。
1988年,先后建成胶南毛麻纤维梳理机械制造公司和棉纺梳理机械制造公司两个
企业集团,联合了40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20个大中型企业、270个乡村个体企业
,形成研制、生产、销售一体化。同年9月在济南成立了中国轻骑摩托车集团总公司
;12月在济南成立了以股份制联合体为形式的东岳纺织机械集团。该集团具有21.7万
职工,1.5亿元的固定资产的规模。此后,山东潍坊拖拉机制造集团公司、白马机械
工业联合集团总公司、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山东鲁抗医药企业集团公司、新华医
药集团、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济南康巴斯钟表集团公司、山东省室内成套用品
装饰集团公司、山东省五金工业集团总公司、济南小鸭电器集团公司等先后成立。
企业集团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内部结构、功能、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形成
了3种集团化模式:一是浪潮模式。集团内部发育比较完善,具有功能不同的核心层
、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契约层)4个层次。核心层由5个单位组成,通过参股、
控股形成连结其他层次,形成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二是北极星模
式。在原有行政性公司基础上,通过改造转轨,形成资产经营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三
是轻骑、白马模式。核心层为一个总厂,紧密层单位通过产权关系和紧密固定的生产
经营纽带维系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截至1988年底,全省共组建企业集团89个,联合
成员单位2000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在齐鲁大地迅猛发展。经过
孕育(1980-1986年),初创(1986-1987年)和发育完善(1988-1990年)3个阶段。在联合
的形式上,由单纯经营上的联合,向深层次的资产联合发展;经营战略上,由内向型
向外向型发展;在生产经营范围上,由单纯品种向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发展,经济效
益显著提高。 据省内88个企业集团调查,1989年共完成工业产值162.2亿元,实现利
税37.5亿元,出口创汇5.1亿美元,成为全省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90年10月,全省技改工作会议,初步规划了“八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提出要把发展企业集团摆在重要位置,巩固完善现有集团,组建一批资产经营一体
化和工商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通过集团带动成千上万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组织结
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截至1990年底,全省经市地以上政府批准成立的
企业集团已达111个,成员单位240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省的25%和
30%。其中工业企业集团105个,包括机械工业28个,轻工业27个,食品业9个,电子
业5个,原材料工业4个,化工工业4个,其他行业28个,另有供销工业企业集团6个。
在这些企业集团中,机械、轻工行业的约占总数的48%,总数次于广东、上海、辽宁
、江苏,在全国居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