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和石油加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31&run=13

山东化学工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先后有硫酸、硝酸、染料、火柴、肥皂等产品
。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差,所需材料多靠进口,发展极为缓慢。到1949年化学工业多
分布于济南、淄博、潍县、烟台、青岛等地,全省共有化工企业126个,从业人员56
76人,固定资产原值407万元。通过“一五”时期扩建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
全省县属以上化工企业35个,到1960年,全省县属以上化工企业增至109个。1962年
,调整为37个,职工总人数2.56万人。“三五”、“四五”期间,为适应备战和国民
经济需求,除组织部分企业在鲁西地区兴建分厂外,重点发展化肥和石油炼制两大新
兴工业。其中化肥工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34亿元,占化工行业投资总额的49%
,化肥厂由1965年7个增到164个,使省内绝大部分县(市)有了化肥工业。为了扩大化
肥生产,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分别年产6万吨合成氨、11万吨尿素的鲁南
化肥厂和胜利合成氨厂于1972年建成投产。石油炼制工业完成基建投资4.5亿元,占
10年间化工基建投资总额的34.8%。1967年胜利炼油厂建成投产,济南、青岛、德州
、东营等地也相继建起一批中小型炼油厂。“五五”、“六五”期间,从国外引进的
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装置和年产1.5万吨顺丁橡胶装置,分别于1976年-1
978年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第二化肥厂和橡胶厂建成投产。1979年-1981年,通过调整
,对在建的251个项目进行清理,先后停缓建项目74个,压缩投资5.71亿元,集中力
量加强支农化工、石油化工和基本化工原料的重点建设。1980年-1985年,为把化工
生产切实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的轨道上来,按照存优汰劣和促进规模合理化的原
则,关、停、并、转了一些能源消耗高,产品不对路,重复生产和长期亏损的小化肥
、小农药、小电石、小油漆、小橡胶等130个企业。“七五”期间,在淄博市临淄区
建成年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年生产能力38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万吨合成
橡胶,30万吨乙烯,14万吨聚乙烯,20万吨聚氯乙烯,1.15万吨炼油催化剂,39万吨
有机化工原料,20万吨烧碱的石油化工基地。在潍坊市寿光县建成年产60万吨的纯碱
生产基地。1990年,全省化工和石油加工企业1423个,已形成化肥、农药、无机原料
、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石油加工、染料、颜料、涂料、油漆及橡胶加工、化工
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实力的石油加工、化学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176.4
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19%。分布情况见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