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与工业布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28&run=13

山东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棉花、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果品、水产品产
量居全国第二位,麻类、蚕茧、烟叶、皮毛等也在全国占重要位置。随着农业生产的
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纺织、造纸、食品、烟草、皮革等
加工工业不断发展,对全省工业布局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纺织业
山东纺织业历史悠久,西周时期的“齐纨鲁缟”久负盛名。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
行植棉,推动了民间手工纺织业的发展。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以后,山东广大农村
冬春季节“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晚清时期,烟台于1886年开办全省第一家机
器缫丝厂--华丰丝厂。不久,德、日等国商人在烟台、青岛、张店等地设立丝厂和丝
局。手工麻纺织业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也很兴盛。民国初年,山东蒸汽机缫丝业计
有周村的恒兴德、裕厚堂,章丘的同丰公司缫丝厂,长山的元丰缫丝厂4家。有丝织
机2500余台,年产丝1000余包,畅销于欧美各国。全省另有小框丝厂300余家,缫制
土丝的丝灶7000余个。
1915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日商于1916-1935年间先后在青岛兴建内外
棉、大康、富士、钟渊、宝来、隆兴、上海、丰田、同兴等9个机器棉纺织厂。此间,
省内一些官僚和民族资本家,也先后在青岛创建华新纱厂,在济南创建成通纱厂、鲁
丰纱厂和仁丰纱厂。 至抗日战争前,山东共有纱厂13个,棉纱锭77.4万枚,织机1.3
万台。
民国时期的漂染业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潍县等地,以济南利民染厂、东元盛
染厂、德和永染厂、中兴诚染厂规模较大。这一时期手工织布业仍大量存在。抗日战
争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积极扶持手工和半机械化棉纺织业,山东的土纺织
业蓬勃发展。到1945年末,全省有纺车106.3万辆,布机201.1万架,年产布207.7万
匹。
1946-1948年, 山东解放区各级政府积极发展棉纺织业,在栖霞县建有7140枚纱
锭的华丰纱厂,后迁至淄川改称鲁新纱厂。济南解放后,接管了仁丰、成大纱厂,青
岛解放后,接管了中纺公司所属各纱厂。至1949年末,已拥有纱锭45.4万枚,年产棉
纱15.8万件,有布机2.3万台,年产棉布2.3万米,产值4.1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
的44.34%。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年开始,相继在青岛、济宁、利津、单县、即墨、德州、
益都、胶县、临沂、莱西、滨县、临清、沂水、枣庄、平度等市、县建起15个机械化
麻纺织厂。新建和恢复周村、昌邑、金乡、临清等部分缫丝厂,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将一些个体作坊组建为丝织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新建莱阳绢纺厂,并在潍坊、
德州、聊城、临沂、临清等棉花产地建起一批棉纺织厂,初步改善了全省棉纺工业主
要集中在青岛、济南两市的布局状况。1961年,按照省统一规划,在青岛市9个厂分
别试验粘胶、锦纶、维尼纶和丙纶纤维等产品,终因原料短缺,设备、技术落后,除
青岛化纤厂继续生产外,其他厂均于1963年下马。
“三五”、“四五”期间,1966年建起山东第一个毛纺织企业--潍坊毛纺织厂。
为适应备战和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通过老厂办分厂的办法,由青岛、济南等地纺织
企业相继在济宁、枣庄、临沂、菏泽、惠民、聊城、德州等地区包建12个棉纺织分厂
和针织、印染、纺机配件及器材5个配套厂。同时,又依原料产地,在乳山、日照、
临朐、禹城、沂源、泰安等地建起一批缫丝厂。为把化纤生产搞上去,1969年在“全
民大办小化纤”的号召下,采取老厂建化纤车间和老产品带新产品的办法,先后建起
47个小化纤车间和生产厂。由于设备和工艺不过关,大部分于1971年停产。1972年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继续大量生产麻袋的同时,有部分企业逐步
转向以大麻、苎麻与化纤、各种毛混纺为原料的服装面料、包装材料、装饰用品生产
。“四五”时期,相继建成年产能力为600吨粘胶纤维的高密化学纤维厂;年产能力
为4000吨腈纶短纤维的淄博合成纤维厂;年产能力为200吨锦纶长丝的青岛第二化学
纤维厂和年产能力为2000吨涤纶长丝的青岛化纤厂。
“五五”期间,为帮助惠民、德州、聊城、菏泽4地区发展经济,省革委决定,
新建禹城、莘县、单县、邹平4个棉纺织厂。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栖霞、烟台、
商河、阳谷、冠县、聊城、曹县等10个棉纺织厂。1976年-1978年,根据市场需要和
黄、洋麻供应充足的情况,分别在泰安、昌潍、烟台、惠民、德州、聊城、菏泽、济
宁、枣庄等10个市地40个县建起一批麻纺织厂。此后又相继建成菏泽、济南、聊城、
济宁、青岛毛纺织厂和济南毛毯厂。
“六五”期间,相继在青岛、临朐、临沂、淄博、平邑、乳山等地建起一批丝织
厂和染丝、丝针织、丝绸机械厂。建成年产能力为200万米精纺呢绒的济宁毛纺织厂
,年产能力为320万米精梳毛的青岛第二毛纺织厂,年产能力为2400吨毛条的兖州毛
条厂,年产能力为350吨兔毛纱的烟台毛纺厂。同时,潍坊第二毛纺织厂、淄博第一
、第二毛纺织厂、淄博毛毯厂、威海第二毛纺织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也先后建成投产。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各市地通过调整,还转产、改造了一批中小型毛纺织厂。并通
过调整、整顿,停办2个蚕茧原料缺乏的国营缫丝厂,关停120多个产品质量差、缫折
高的村办缫丝厂。
“七五”期间,山东化纤工业又有较大发展。1986年,年产能力为6万吨、总投
资8.7亿元的济南涤纶工程和年产4.5万吨、总投资5.7亿元的淄博腈纶工程,列入“
七五”重点建设计划。与济南涤纶工程配套的还有新建和扩建的莒县、菏泽、枣庄、
烟台、济南、青岛等涤纶加工企业。在筹建上述工程的同时,1986年-1988年在崂山
、无棣、潍坊、昌乐、临沂等地建起一批中小型化纤厂。1988年,通过新建与技术改
造,原来棉纺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枣庄、临沂、济宁、菏泽、泰安等市地,纱锭、
布机已占全省的21.42%和21.37%,纱和布产量占全省的21.13%和19.85%;惠
民、德州、聊城3地区棉纺纱锭、布机,分别占全省的28.44%和24.87%。
1990年,全省年产化纤用浆粕29589吨,化学纤维4.08万吨,纯化纤纱34226吨,
纯化纤布19961万米,纯化纤毛织品116万米。年产棉纱51.81万吨,棉布145512万米
,均居全国第二位,印染布84135万米。产丝2435吨,丝织品8653万米,麻布63万米
,麻袋10016万条,聚烯烃编织袋36156万条。毛纺织工业已能够生产各种精梳呢绒、
毛线、毛毯、长毛绒、驼毛绒、人造毛皮、工业用呢等产品。毛绒产量达24032吨,
呢绒1960万米。其中纯毛毛织品308万米,毛混纺织品1536万米。
1990年,全省纺织工业共有企业2210个,工业总产值完成258.62亿元,占全
省工业总产值的16.4%。分布情况见表2-2。
(二)造纸及纸制品业
山东造纸及纸制品业始建于1906年,最早的为济南泺源造纸厂(现济南造纸东厂
)。手工造纸产品主要有桑皮纸、草纸、三折纸等。1933年统计,青城、泰安、蒙阴
、临朐、沂水、阳信、莱芜、惠民8县年产桑皮纸25411件,价值43.7万元;惠民、沂
水、泰安、宁阳、章丘、商河6县年产草纸77.4万刀,价值61900余元;宁阳、长山两
县年产三折纸9000件,价值99000元。当时济南华兴造纸厂是省内唯一的机制纸工厂
,年产各类纸张53万公斤,价值20万元,产品行销华北5省。抗战前夕,全省仅济南
、青岛两地有机制纸厂,1942年-1946年增至16个,分布于济南、青岛、烟台、潍县
等城市。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手工纸生产逐渐萎缩,机制纸迅速发展。至1952年,全省共
有大小造纸厂20个,其中济南5个,青岛12个,烟台1个,昌潍地区2个。机制纸产量
从1949年的3317吨,至1952年达到10774吨。“一五”时期,山东机制纸业完成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全省共有机制纸厂8个,即国营山东造
纸总厂(东厂、西厂)、地方国营济南造纸厂、青岛造纸厂、潍坊造纸厂、公私合营烟
台造纸厂、青岛太沧造纸厂、华昌造纸厂、华东造纸厂。至1960年底,发展到63个厂
,遍布省内所有市地。由于大批小纸厂上马及某些进口材料紧缺,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通过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全省机制纸厂调整
为31个。经过3年稳步发展,至1966年底,全省共有县以上造纸厂43个,生产能力达
到11万吨,产量由1963年的4.78万吨增至9.55万吨。后经对老企业改造和新企业建设
,至1979年底,全省已有县以上纸厂113个,分布在98个市、县,年产机制纸和纸板
3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0倍。1985年,全省机制纸和纸板归口统计产量达到56.47万
吨,机制纸厂遍布全省14个市地。其中济南12个,青岛8个,泰安8个,枣庄5个,烟
台13个,潍坊16个,济宁5个,惠民3个,德州7个,聊城5个,临沂11个,菏泽6个。
此后几经调整和发展乡镇造纸工业,到1990年,全省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共有665个,
主要生产工业技术用纸及纸板、印刷出版用纸及纸板、市场文化用纸、工业包装用纸
及生活用纸5大类250多个品种,产量达116.11万吨,工业总产值完成34.21亿元,占
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17%。分布情况见表2-2。
(三)食品饮料制造业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食品工业发展较快,面粉、蛋品、榨油、酿酒等工厂或作
坊主要分布在青岛、济南、烟台、潍坊等城市。1933年,全省有食品工业企业3846家
,占全省企业总数的36.2%。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形成粮食加工、食用油脂、肉类加
工、水产加工、罐头、糕点、乳品加工、蛋制品、豆制品等20多个行业。1990年,全
省食品生产企业共有3721个,肉类制品产量达25.26万吨,罐头产量18.08万吨,乳制
品10118吨,水产品加工96.84万吨,工业总产值139.7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
.87%,仅次于纺织、机械工业,为全省第三大行业。
山东饮料工业有饮料酒和无酒精饮料两个品类。饮料酒有白酒、啤酒、果露酒和
黄酒。1933年,山东有白酒作坊1715个。1950年,依《山东省烧酒专酿及取缔私酒暂
行条例》,将全省数百家酿酒作坊归并为68个酒厂,1954年又调减为42个。1958年-
1960年,号召“队队酿酒、乡乡蒸馏”,酿酒厂曾发展到1000多个。1961年调减为1
06个。此后几经调整,1985年有白酒厂114个,均匀地分布于各市地和大部分县。啤
酒,建国前仅青岛、烟台两市有专酿厂,“五五”时期以后,济南、泰安、临沂、掖
县、淄川、青岛、薛城、邹平、聊城、菏泽、寿光等市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
相继建起一批啤酒厂或车间。果露酒,建国前仅烟台、青岛、济宁3地有葡萄酒生产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林果业的发展,烟台、威海、青岛、临沂、惠民等市地相继建
起以葡萄、苹果、山楂、梨、蜜枣等为原料的果露酒厂或车间,烟台市占优势。黄酒
,1985年全省共有9个生产厂,以即墨、兰陵两酒厂为大宗。无酒精饮料,主要有碳
酸饮料(汽水)、果汁饮料、固体饮料及其它饮料。其中碳酸饮料青岛市名列榜首,果
汁饮料烟台占优势。1990年,山东饮料制造业共有企业430个,无酒精饮料产量达92
262吨,饮料酒产量为178.51万吨。其中白酒79.62万吨,啤酒84.04万吨,葡萄酒7.
65万吨。饮料业工业总产值达45.5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89%。分布情况见
表2-2。
(四)烟草加工业
山东卷烟工业始于1923年英商在青岛开办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民族工
商业者在济南开办私营卷烟厂,此后各地纷纷办厂。山东制烟业分为卷烟、薰烟。1
928年,山东烟草公司在青岛开办,资本20万元,年产7560箱,约值45万元,在省内
销售。济南东裕隆烟草公司于1930年正式开办,资本20万元,1931年制烟3600箱,值
洋52.2万元,产品销路畅旺。另外,青岛还有鹤丰烟草公司、崂山烟厂,济南有铭昌
烟厂、鲁安烟草公司、华通烟厂、成安烟厂,潍县有家庭烟厂,即墨有泰东烟草工厂
。这些民族卷烟工业规模较小,年产量总额不及英国在青岛创办的大英烟厂。随着烟
草种植面积的扩大,1922年-1933年潍县南乡烤烟屋增加2万座,总数达到4.5万座。益
都到30年代也有4000座烤烟屋。1948年,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地共有大中小烟
厂上百个,其中英商经营的1个,官办的3个,其他均为私营或个体经营。当时在民主
政权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办有11个烟厂。新中国建立后,上述企业通过社会主义
改造分别成为国营、公私合营企业,分布于青岛、济南、益都(青州)、滕县(州)、德
州、临清、菏泽7个市、县。1975年-1977年,又先后在沂水、栖霞、兖州建起3个卷
烟厂。至此,全省共有10个卷烟厂。1990年,全省共有烟草企业23个,卷烟产量达2
36.12万箱。其中甲级烟39.49万箱,滤咀烟63.59万箱。工业总产值达28.2亿元
,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79%。分布情况见表2-2。
(五)皮革毛皮制品业
山东制革、毛皮、皮鞋、皮件及配套材料等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生产历史悠久,手
工作坊遍及全省各地,其中以济南最为发达。1918年,民族工商业者在济南办起胶东
制革厂,此后青岛、临清、泰安、潍坊、济宁、临沂等地,相继办起一批小型制革厂
,生产熟革、皮条、毛皮、皮鞋等产品。据1934年统计,济南的胶东、恒兴永、华东
、科学等4家制革厂年产皮革11000张。抗日战争时期,在民主政权领导下,胶东、渤
海、鲁中南地区先后办起制革业,共有职工300多人。1949年部分制革企业迁入济南
,组建济南制革厂,成为山东第一个全民所有制的制革企业。新中国建立后,各市地
相继恢复和组建制革厂或合作社。至1965年,全省共有县属以上企业126个,分布于
12个市地。“三五”、“四五”期间,通过扩建、新建和技术改造,重点装备了济南
、青岛、烟台、威海、沂水、泰安、潍坊等市、县制革厂。“六五”期间又投资699
8万元进行新建和技术改造。1990年全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共有企业417个,产出
鞣制皮革(折合牛皮)605.30万张,轻革2170.22万平方米,重革0.01万吨,皮鞋3633
.35万双,工业总产值达20.2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8%。分布情况见表2-2

(六)塑料制品业
塑料制品工业为山东新兴工业。新中国建立初期,仅济南、青岛、济宁3市地有
以塑料制作纽扣和其他制品的作坊。“一五”至“二五”时期,先后在济南、青岛、
烟台、潍坊、淄博、聊城、济宁等市地建起一批小型塑料企业。1965年,全省共有塑
料企业24个,塑料制品产量5608吨,工业总产值6165万元。1966年,组建由省手工业
管理局分管的山东省塑料工业公司,统管全省塑料工业。1980年,全省塑料工业企业
发展到99个,职工2.43万人。“六五”期间,通过调整、整顿,完成更新改造项目1
88项,其中引进国外项目105项,新增生产能力13万余吨。1990年,全省塑料制品工
业共有企业868个,塑料制品产量369840吨,其中塑料薄膜66920吨,工业总产值达3
3.6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13%。分布情况见表2-2。
(七)缝纫业
缝纫工业向以家庭制作为主。19世纪60年代,詹进德在济宁开设协胜成衣局,是
山东私人开办较早的缝纫作坊之一。20世纪初,随着胶济铁路通车和沿线商埠的设立
,青岛、济南、潍县、烟台、淄博等地相继建起服装、鞋帽作坊。1912年(民国元年
),山东省共有成衣作坊、工场28家,职工782人。1939年,济南市有成衣商号249户
,鞋业183户,帽业32户,鞋料业2户。抗日战争时期,在民主政权领导下的鲁中、滨
海、胶东、渤海等根据地创办若干被服厂、鞋厂、编织厂。解放战争时期,为便于统
一管理,将各被服厂合编为3个被服总厂,职工达3000多人。1948年,又组建新鲁中
被服总厂,职工2000多人。同年9月济南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了济南
被服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被服四总厂。青岛解放后,胶东被服总厂进驻青岛。195
0年以该厂为基础,成立青岛服装公司。1955年,除上述军转地方的工厂外,其他个
体缝纫业共有13227户,工业总产值8100万元。通过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全省有
缝纫企业3014个。“二五”及三年调整期间,由于棉花欠产,布匹紧缺,缝纫业受到
较大影响,1961年全省服装产量由上年的2332万件,降至935万件。1982年-1983年,
一些地区的服装厂相继进行扩建和改造,乡(镇)村办缝纫业也遍地开花。1990年,全
省缝纫工业企业915个,服装产量23207.53万件,其中衬衫2885.19万件,布鞋9706.
44万双,帽810.33万顶,工业总产值达29.31亿元。分布情况见表2-2。

1990年山东省分市地分行业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表2-2 单位:亿元
┌────┬───┬────┬───┬───┬───┬────┬───┬───┐
│市地名称│纺织 │造纸及 │食品 │饮料 │烟草 │皮革、毛│塑料 │缝纫业│
│ │工业 │纸制品业│制造业│制造业│加工业│皮及其 │制品业│ │
│ │ │ │ │ │ │制品业 │ │ │
├────┼───┼────┼───┼───┼───┼────┼───┼───┤
│全省合计│258.62│34.21 │139.79│45.51 │28.21 │20.26 │33.62 │29.31 │
├────┼───┼────┼───┼───┼───┼────┼───┼───┤
│济南市 │23.43 │4.10 │8.31 │3.96 │7.50 │1.19 │3.61 │3.62 │
├────┼───┼────┼───┼───┼───┼────┼───┼───┤
│青岛市 │38.64 │3.45 │21.06 │5.70 │8.41 │2.92 │4.55 │7.76 │
├────┼───┼────┼───┼───┼───┼────┼───┼───┤
│淄博市 │16.14 │2.21 │3.40 │1.07 │0.56 │1.18 │3.01 │0.74 │
├────┼───┼────┼───┼───┼───┼────┼───┼───┤
│枣庄市 │7.97 │1.73 │4.56 │2.15 │1.31 │0.38 │0.84 │0.34 │
├────┼───┼────┼───┼───┼───┼────┼───┼───┤
│东营市 │3.05 │0.55 │1.67 │0.12 │- │0.05 │0.08 │0.24 │
├────┼───┼────┼───┼───┼───┼────┼───┼───┤
│烟台市 │16.47 │2.69 │14.81 │6.79 │0.63 │3.52 │8.31 │3.81 │
├────┼───┼────┼───┼───┼───┼────┼───┼───┤
│潍坊市 │30.59 │7.23 │17.95 │4.83 │5.90 │1.37 │2.46 │3.32 │
├────┼───┼────┼───┼───┼───┼────┼───┼───┤
│济宁市 │16.46 │2.27 │10.74 │4.59 │0.17 │0.77 │1.41 │1.30 │
├────┼───┼────┼───┼───┼───┼────┼───┼───┤
│泰安市 │6.29 │1.78 │5.81 │2.21 │- │0.32 │0.51 │1.17 │
├────┼───┼────┼───┼───┼───┼────┼───┼───┤
│威海市 │6.90 │1.07 │18.50 │2.21 │- │2.55 │5.20 │3.33 │
├────┼───┼────┼───┼───┼───┼────┼───┼───┤
│日照市 │0.89 │0.06 │2.35 │0.58 │- │0.35 │0.12 │0.05 │
├────┼───┼────┼───┼───┼───┼────┼───┼───┤
│惠民地区│18.40 │0.53 │2.04 │2.45 │- │0.22 │0.52 │0.13 │
├────┼───┼────┼───┼───┼───┼────┼───┼───┤
│德州地区│25.62 │1.96 │5.41 │1.66 │1.39 │0.87 │0.68 │0.68 │
├────┼───┼────┼───┼───┼───┼────┼───┼───┤
│聊城地区│25.05 │1.56 │5.36 │0.83 │0.39 │0.46 │0.35 │0.20 │
├────┼───┼────┼───┼───┼───┼────┼───┼───┤
│临沂地区│9.20 │2.45 │11.23 │4.91 │0.76 │1.51 │1.48 │2.01 │
├────┼───┼────┼───┼───┼───┼────┼───┼───┤
│菏泽地区│13.52 │0.57 │6.60 │1.45 │1.19 │2.60 │0.49 │0.60 │
└────┴───┴────┴───┴───┴───┴────┴───┴───┘
说明:引自1991年《山东工业统计年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