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工业结构调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24&run=13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工业布局结构主要以胶济铁路为依托,集中在沿海港口和济南
、淄博等城市。地区分工和工业基地建设受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全省工业以
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不全,结构也不合理。企业所有制结构主要有官办、商办、
官商合办和外资企业等几大类组成,发展不均衡。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多样,规模结构
无统一标准。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工业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集中统一管理,工业布局结
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进行过多次调整,全省工业大多集中在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的不合
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地区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基地建设成效显
著,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纺织、食品等8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
工业体系逐步形成,轻重工业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企业所有制结构由社会主义公
有制建立和私营、个体工业经济基本取消,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
存的格局形成。企业规模结构调整逐步纳入统一标准、系统划分的轨道。企业组织结
构由计划经济条件下比较单一的模式向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