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地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218&run=13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职工教育教学基地的建设限于历史条件,规模较小,也不
正规。1907年,高苑县创建织造工艺局,设立半日制学堂,昼习技艺, 夜学课程。19
08年,在青州建工艺所1处,招选120名旗兵入所学习一些浅近工艺。1924年,青岛共
产党组织在产业工人较集中的四方区成立工人夜校, 对工人进行政治和职业教育。1
925年6月, 济南鲁丰纱厂建立了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夜校。1929年8月,枣庄中兴公司
建立工人补习夜校,招收青年矿工100名,设文化基础教育,学习语文、常识。同年,
青岛市教育局开设民众补习学校和青岛市劳工学校,要求各工厂工人必须一律入学,
不得借故规避。1935年,烟台培真中学举办夜校,吸收青年女工入学。1937年,洪山
煤矿举办工人夜校,既学文化又学政治。
抗日战争开始后,胶东成立国防教育委员会,由中共胶东特委领导。1938年12月,
山东抗日根据地第五战区总工会在沂蒙山区开办工人业校、俱乐部、救亡室和职工识
字班等,对工人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主要是学习政治和文化。当时根据地的小型工厂
和军队系统的兵工厂,都因陋就简办起了工人业校和俱乐部,县、区职工会也都开办
了工人识字班,并编印了多种识字课本。同时,还在沂水县夏蔚村举办了首期职工干
部训练班。1940年,清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立文教科,并成立清河区职工总会。
半年内开办区级以上干部训练班20余处, 举办工人识字班200多个。据胶东北海专署
文教科统计, 北海专署及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共设夜校1085处。1940年6月
22日,《大众日报》刊出《鲁南职工总工会工作纲领》,提出要提高工人的政治文化
水平,普遍建立工人夜校、识字班、俱乐部,加强对工人阶级教育,推行新文化运动,
扫除文盲。同时要求普遍兴办工人训练班,培养大批工人阶级的积极分子,从事职工
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山东省政委会为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培养经济、生产、工作专门人才,
决定成立抗战建国学院, 招收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400名。同时将一些中学改成干部
训练班。 同年8月,滨海行署决定以滨海中学为基础,创办滨海建国学院,除原有行
政、群工、教育等班外,增设工矿、交通、经建等科,并附设研究班。淄东地区建立
了淄博特区工人学校, 吸收矿工中的积极分子入学。1947年2月,胶东总工会在《19
47年工运工作与任务》中提出,凡30人以上的工厂都要办好工人夜校。因战争影响,
这些职工教育基地都比较简陋,多数是临时性的。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职工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发展较快。教学基地逐渐稳固,教学
条件趋于完善。1950年,山东省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创办了一批工农速成中
学与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全省共成立正规的职工业余学校620处。1951年2月,通
过贯彻政务院颁发的《职工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山东各地的工矿企业都迅速办
起了不同类型的职工学校,使职工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国家对这些学校
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人员编制、经费来源、领导体制都有明确的规定,职工教育
基地作为独立的国民教育事业发展起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山东于1951年分别在济
南、益都办起山东省第一、第二速成中学。1953年之后,工农速成中学实行附设于高
等学校的新体制。 到1954年初,全省的5所速成中学分别附设于山大、山工、山医、
山师、 山农等5所大学之内。其后,工农速成中学逐渐变为普通中小学,各类干部学
校也改为干部业余学校。
1955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的职工业余教育》的指
示,山东各地先后举办了一批地区性的职工学校。特别是1957年创办职工大学之后,
使职工教育教学基地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从扫盲、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的学历教
育教学基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基地受到严重破坏。教学机构被撤销,教学设施、
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损失严重,各类学校几乎全部停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职工教育基地开始恢复。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下达后,各类职工院校均有较大发展。到1990年,
有职工高等学校62所,中专学校202所,职工学校1328所。全省139个县、市(区),有
40个县(市)建立了培训基地。是年,全省用于职工教育投资达2.52亿元,占职工工资
总额的2.3%。 教学基地建筑面积达265.73万平方米,职工人均占有0.42平方米。教
学实验室投资1888万元, 藏书达284万余册。许多学校还配置了录音、录像、微机等
先进教学设备。一些专业学校还与生产紧密结合,利用工矿企业的设备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