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172&run=13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工业产品的质量,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产品
设计要求把关。一些较大的企业设有工务科或检验部,负责对设备、在制品、产成品
的监督检验。
新中国建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首先在国营企业设置技术检查科和车间检查
员,由厂长直接领导,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日常监督检验。“一五”
时期,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逐步建立起由厂部到车间、工段、班组的质量管理体系。
增设计量和理化机构,在检查科统一组织下,负责原材料、协作件、在制品、半成品、
产成品的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大跃进”时期,质检人员大都下到车间参加生产劳
动, 质量管理工作受到严重损失。1961年-1962年,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 的方针,恢复与健全了质量管理机构。1963年-1965年,在开展学大庆、学上
海活动中,还广泛开展了有领导干部、检查人员和工人参加的三结合攻关小组活动,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些关键问题,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攻关。
“文化大革命” 期间,很多企业质检机构被撤销。1970年-1972年,根据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产品质量的指示,大部分工业企业又逐渐恢复了质量管理机构,
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从1977年开始,省革委工业综合部门
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工业企业先后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普遍
恢复和健全了质量管理机构,加强了技术基础工作。1979年,在部分大中型企业中推
行全面质量管理,部分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了以厂长或总工程师为主,吸收有关科室、
车间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事机构。
“六五”、“七五”时期,全省工业企业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加强了质量管理工
作。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质量检查队伍,重新调配了检查力量,增设了
质量管理处(科),并吸收有关部门组成质量检查组,车间设专职质量检查员,班组设
兼职质量检查员。有外协件的企业,增设了外协件和专业工艺的专职检查员。厂内都
把技术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质量管理队伍中去。到“七五”期末,
一个由质量管理处(科)或产品质量保证部门为主体的厂内质量检查组,车间、班组检
查员以及厂外的外协件检查员构成的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
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