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质量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6&rec=168&run=13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工业虽有部分工业产品以质量取胜,饮誉海内外,但产品
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管理方面也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建立后,全省各级工业部门和企业通过学习苏联经验,贯彻“质量第一”
的方针,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逐步建立起以
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检验制度,制订企业标准和组织贯彻部颁标准和国家
标准,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从而使全省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明显提高。“大跃进”期间,由于出现不尊重科学的现象,背离了生产技术的客观规
律,质量管理受到很大破坏,产品质量下降。据1960年检查,全省生产的生铁、钢锭
及钢材,约有半数以上不合格。“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无政府主义泛滥,一些行
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斥为“管、卡、压”,导致产品质量普遍下降。1970年,全省机
械产品合格率一度降到30%左右。 1975年,棉布产品一等品率为75.77%,比1965年
98.93%下降23.41%。化工系统生产的农用氨水,标准规定含氮量18%,大部分厂家
却只达15%-16%,有的甚至在12%以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在省经
委全面规划、统一安排下,各行业相继制订了产品升级规划。宣传和推行全面质量管
理(英文缩写TQC) ,组织各行业分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质量月、产
品创优评优、计量和企业升级活动。贯彻执行《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采取多种方
式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逐步形成了以行政管理、监督、检验和以企业为基础的质
量管理体系。从1986年起,针对社会上一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开展“打
假清劣”活动。1986年-1990年,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率达92%左右,居全国第4-5
位。 截至1990年底,全省累计有335种产品获国家质量奖,2961种产品获部优质奖,
6180种产品获省优质奖。在实施《山东省“七五”时期采用国际标准主要产品目录》
所列2500种产品中,有1100个企业1600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有近百种产品在国际大
赛和世界招标中获奖、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