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管理取得成就 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503&run=13

     省长助理、省计委主任 林书香

  1994年省计委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求实、开拓创新、廉洁勤奋、高效服务,圆满
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年度计划、培植主导产业、保
证重点建设、协调经济运行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
成绩。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
  按照1994年初《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要求,进
一步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加大调控力度,使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1.进一步划分事权,明确投资主体。根据1994年初拟定的《关于山东省加快投
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
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山东省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按照“谁投资、
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将建设项目划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三大类,
明确投资主体和责任;按省、市(地)、县的分工划分投资事权,哪一级的事情由哪
一级来办。省里重点保关系全省国计民生的骨干项目和培植主导产业项目。大大压
缩了一般性的竞争项目,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2.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按照国务院要求,对全省100万元
以上在建项目进行了排队、清理,摸清底数,对一些条件不具备、资金不落实的一
般性建设项目,采取了停建或缓建措施,集中资金保重点建设。重点建设和基础产
业、技术改造投资得到加强。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
7%。其中农业、能源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31.5%、20.2%和46.1%,大
大高于整个投资增长速度。开工建设了济南至各地光缆、邹县电厂三期、济德高速
公路、兖州矿区900万吨采煤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05亿
元,占计划的78.5%。全年新增生产能力原油开采401万吨,火力发电机组72.5万
千瓦,炼钢40万吨,洗煤120万吨,原盐100万吨。全省国有单位在建规模增幅由
1993年的38.2%降到12.7%。
  3.严格房地产、开发区的计划管理和清理整顿。针对开发区审批管理比较混乱
的状况,1994年对开发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全省共有国家和省批准的开发区65个,
共批准开发土地面积491万平方米。本着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重点抓
好10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其他开发区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开发。针对房地产开发中
的问题,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投资计划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的
房地产开发建设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通过清理整顿和加强管理,使全
省的房地产开发重点开始转向商品住宅和“安居工程”,高档宾馆、写字楼、高级
别墅等建设得到控制,房地产的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二、加强基金的管理和回收,努力拓宽融筹资渠道
  为了进一步加快省基建基金的周转,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保证重点
建设需要,1994年重点改进和完善省基建基金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基金的回
收工作。对省基金实行了分帐管理制度,在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建立了基金管理总
部,实行省基金与公司自营业务两本帐的分离体制,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完善省基
金管理体制的有关通知》。加强对省基金的审计监督,特别是加强了对收缴基金的
审计。完善省基金贷款使用办法,制定下发了《关于省基建基金贷款管理有关问题
的通知》,使省基金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对基金的回收,继续实行“收
贷挂钩”、“收批挂钩”的政策,以保证贷款回收任务的落实。对基金贷款项目区
别不同情况,分类处理,采取一切措施争取多回收贷款。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建设,1994年召开了金融专家、教授、企业厂长
经理、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会,探讨了搞活金融扩大融资的基本思路。和省
人民银行共同提出了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宏观调
控等九个方面的36条具体工作措施。会同省体改委批复成立了山东齐鲁氯化物工业
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积极争取,山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列为第一批
28家B股上市公司之一。按照国家的要求,牵头组织了全省消费基金的大检查,提
出抑制物价过快增长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流通体制改革,稳定市场供应
  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结合山东实际,对主要商品流通领域进行了较大改革,
进一步强化了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完善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办法,省政府下达了《
山东省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根据国家下达的成品油资源计划,
组织编制全省成品油总量平衡计划,对地方炼油厂生产计划、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口
计划实行统一管理,综合平衡。对现有小炼油厂进行清理,符合条件的,生产销售
纳入全省统一计划,并逐个企业进行了衔接安排。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油品
的销售渠道进行清理整顿,符合条件的发放经营许可证,不符合的停止成品油经营
活动。
  2.加强棉花资源平衡和计划管理。在1993年棉花生产没有完成计划、资源紧张,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确定了纺棉分配保大中型骨干企业、利税大户、出口
创汇企业、对棉产区适当照顾的原则,将省内棉、进口棉、储备棉和省外调入棉全
部纳入计划管理,同时,及时调度,对省会济南和几个重点城市及46个大中型企业
重点安排,计划直接到厂。在全省收购资源只有430万担的情况下,保证了重点棉
纺企业的急需,使棉纺企业扭亏为盈。
  3.加强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宏观管理。针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渠
道混乱、价格上涨过快、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加强了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将省
内小化肥生产、收购、分配纳入全省统一计划,增强了省级调控化肥资源的总量,
省级调控肥由三级批发一级零售改为一级批发一级零售,并对批发、零售价格进行
了限定,减少了供应环节,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减轻了农民负担。在进出口贸易
方面,积极协调支持大宗商品的出口,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出口企业。同时,
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历史挂亏,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口配额,组织重要物资进口,
保证了进出口计划的完成。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1994年,坚持把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
重点,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目标,按照大力推广区域化种植,以区域化促进
产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把粮棉油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在资金投入、物资供应
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向农业倾斜。
  在政策措施方面,为加强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下达了《山东省筹集水利基
本建设专项资金暂行办法》,并细化实施方案和征收计划;加强对大农业的研究,
完成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及发展
对策等课题的研究;积极安排粮棉大县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经积极争
取,国家安排我省粮棉大县67个,农业示范区3个,专项贷款5.25亿元;实施龙头
企业带动战略,全省筛选了50个省级骨干龙头企业,申请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贷
款,结合粮棉大县、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开发,给予重点扶持。通过龙头企业建
设,建立粮油、棉麻、果品、蔬菜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
基地联农户的新格局。
  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1994年,全省用于农业方面的投资达24.1亿元,其
中向国家争取各类投资11亿元,争取国家安排农业项目10个。并坚持以消除水患和
缓解水资源紧缺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了沂沭泗东调南下、洙赵新河治理、黄河入
海流路治理等骨干项目建设,加快徒骇河治理、引黄济烟、东平湖综合治理等项目
的前期工作。黄淮海开发二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三期开发开始启动;黄河三
角洲开发步伐加快,世行农业开发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加快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把畜牧业和水产业放到
了突出位置,1994年全省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9.8%。在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
高。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五、研究政策,加强协调,积极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为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我省的重点建设,1994年,主要抓了利用外资工作重大
政策的研究、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的协调和积极争取国家安排外资项目的工作。根据
国家计委《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结合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了山东省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领域。对全省外债结构、特点进
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探索了新的偿债基金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的财税、金融政策,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山东省鼓励外商投资公路、码头、港口、电力、农业等基础
设施、基础产业的有关规定,由省政府颁发执行。
  为了保证全省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改进和完善了重点利用外资项目
责任制,积极参与利用外资大项目的协调工作,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
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努力争取,日照木浆、济宁千吨青霉素、潍坊化纤等
项目已获得日方承诺。青岛大炼油、山东与新加坡合作建设仓储运输系统等重点项
目,均取得较大进展。山东与新加坡理事会举行了两次会议,并在双方合作的基础
上,吸收了澳大利亚、德国作为两个三角合作成员,扩大了山东的对外影响。
  积极争取国家安排外资项目取得较大成绩。全年共上报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
97个,获得国家计委批准的35个,承诺金额6.23亿美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山东
环境保护项目和济南城市建设项目,已被国家计委列入1994年前期工作项目计划;
吸收外商投资方面,去年共争取国家安排我省扶持台商、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专项
贷款5130万元,中方机构担保项下,外商投资企业境外融资指标5000万美元,重点
用于支持“四高”项目。在境外发行股票4.3亿美元,借用商业贷款9179万美元。
全省总计利用外资达到3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项目规模质量有新的提高。农
业利用外资,重点抓了世界银行综合开发、加强灌溉农业项目、造林项目及德国粮
援等在建项目,启动了亚行支持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第一批贷款项目,争取亚行水产
开发贷款,国际金融公司贷款,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等项目,也
取得较大进展。1994年农业利用外资达到2.35亿美元。
  六、狠抓结构调整,加快培植主导产业
  制定并组织实施纺织工业“限产、压锭、改造”的方案,全省压缩棉纺纱锭13.
8万锭。把产品结构调整与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已有的优势产品,选准
重点,增加投入,使之尽快形成规模优势。编制了《山东省培植主导产业意见》,
确定重点培植16种拳头产品。结合“九五”计划的编制,筛选了一批关系全省经济
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上报国家计委,有的已被国家初步列入“九五”计划。
  七、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年度计划
  坚持计划面向市场、反映市场、并有效地引导市场的原则,对年度计划的编制
和计划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1.建立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和预期指标体系。坚持一方面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
体系相衔接,另一方面,从全省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快经济发展,促
进结构优化。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主要由12个方面指标构成的山东省年度宏观调控
目标体系,和主要由10个方面指标构成的预期指标体系。
  2.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体系。重点制定和完善了五个方面的综合平衡:
  一是重要物资资源的综合平衡。包括能源、重要原材料、支农产品和关系国计
民生的农产品,及时分析预测平衡差额,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并为企业经营提供
信息导向。
  二是全社会资金的综合平衡。主要分析预测计划期内全社会资金的需求供给总
量、构成和流向,根据平衡差额,提出解决资金缺口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政策措施。
  三是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根据对外贸易收入、非贸易收入、对外借款、外商
直接投资等,测算出计划期内的国际收入总量。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合理安排各
项支出,包括进口用汇、出国用汇和偿还到期外债等,避免出现大的外汇赤字,确
保收支平衡。
  四是全社会劳动力的综合平衡。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和计划期内省内
能够提供的劳动力资源总量,分析预测全社会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及其分配状况,包
括各种经济类型以及各产业的需求及结构变动情况,根据平衡差额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五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根据上述主要方面协调平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服从
全国总供求平衡的大局,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全省社会总供求的
大致平衡。
  3.充实改进年度计划报告。
  4.调整计划种类的设置和构成。调整、压缩、合并计划种类,加强充实计划总
表,增加部分指标,扩大信息量,力求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对年度计划编制和计划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调控、平衡、导向、
协调和服务功能,把计划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转到研究大战略、提出大主意、制定大
政策、搞好大平衡、调控大市场、抓好大项目上来,提高了计划的预测性、导向性、
政策性,更好地发挥了计划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八、着手编制“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1994年,省计委着手了“九五”
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听取有关厅局汇报、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打破旧框框,开拓新思路,集思广益,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各行业的规划要点,
各专题规划也基本完成。与此同时,集中力量完成了《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
年发展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初稿,8月在分管计划工作的市长专员及计委主
任座谈会上,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征求了各市地的意见。规划初稿的完成,为
1995年最后定稿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九、加强经济监测、预测,搞好信息咨询服务
  随着省计委职能的转变,1994年以来更加重视宏观经济的监测预测和信息工作,
认真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搞好各种重要经济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
分布,并逐步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以迅速反映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加强宏观调控、进
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委里不定期编发《信息交流》,随时反映各类经
济信息和重要经济活动;委托省信息中心承办的《信息交流》,每周一期,刊登大
量的国内外、省内外经济信息,及时发送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发挥计委信
息来源广、多、快的特点,创办了《东方讯报》,将原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为《市场经济大观》。及时将有关信息传播给企业、农村和整个社会,更好地为
全省的经济建设服务。
  十、抓好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方面,重点是加强了对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研究,会同省统计局开展了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工作,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列入长期规
划。全年安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7项,其中争取国家新批项目4项。教育事业,根
据社会需求,调整大中专学校的专业结构,挖掘潜力,扩大招生,各类大中专学校
在山东共招生16.6万人,分配安排大中专毕业生11万人,是历年来最多的。“农转
非”继续坚持计划指标与政策双控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了“农转非”人口的结构与
布局,全年共办理“农转非”人口35万。对办理地方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实行计划
指标与政策双控,凭证管理,使这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环保工作,配合省环保局
抓了130个区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和380多个限期治理项目的开工建设,编制
了全省200个污染大户的治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