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额预算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3&rec=401&run=1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全额〗〖预算〗〖建国后〗〖办法〗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各级党政
机关、人民团体、公立大中小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农林水利气象部门所属
行政事业等单位,大部分没有收入,有些单位虽有收入,但收入零星,数额较少。
财政部门对其采取全额预算管理形式,其支出全部由财政拨款,收入则全部上交财
政。
建国初期,主要采取定员定额的管理办法。定员,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规定的
人员编制或定员比例。定额,即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力与物力的利用、消耗、补偿、
配备以及获得成果等方面所规定的额度。1955年,财政部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
部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文教卫生事业定员定额的制定工作的通知》,定员
定额成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1960年,山东对省级事业
主管部门曾实行经费预算包干,包干的办法是:分项核算,总额包干;单位预算,
一年一定;指定项目,专款专用;年终结余,下年使用。
1978年后,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山东部分地区又试行预算包干办法。
1980年初,省财政厅在总结各地实行预算包干经验基础上,拟定了《文教科学卫生
事业单位、行政机关预算包干试行办法》。凡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由预算结
余收回的办法改为“预算包干,结余留用”;实行全额预算包干有困难的,可对经
费预算中的一项或几项实行定项定额包干。包干结余结转下年使用,除专项资金外,
其余可提取30%作为增产节约奖,主要用于集体福利。1981年,省财政厅、人事局
颁发《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包干试行办法修订意见》,凡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单位,
可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即按国家核定的当年预算包干
使用,年终结余全部留归单位支配。其业务收入,除抵顶单位业务支出外,也可用
于单位扩大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包干预算核定后,一般不再变动,包干结余,
除专款外主要用于弥补经费支出,增加服务设施,发展各项事业,其次用于职工集
体福利和个人奖励。发给职工的奖金,全年统算,最多不超过本单位一个月标准工
资总额。
1984年12月,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加强经费定额管理的意见》。根据实行“分
灶吃饭”财政体制及预算包干办法后,定员定额管理有名无实,流于形式,不能充
分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编制委员会和主管部门结合机构改
革,根据精简原则制定先进合理的人员编制或人员配备比例,实行定编定员。本着
由粗到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精神,先对行政经费、中小学经费等从制定预算
定额入手,发挥定额管理的控制、监督作用,逐步解决预算安排上的宽严不一、苦
乐不均的问题。制定经费定额,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各项定额以平均先进水平为
依据,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对实行经费定额管理的一些主要项目如行政管理费、
教育经费等,规定了统一的口径范围和计算单位以及具体要求。各项经费定额的具
体数额,由各级地方财政商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管理水平和财力状
况自行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