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2&rec=261&run=13

  蚕丝和茧绸一向为烟台主要出口特产之一,自同治二年的九至十二月,东海关开
始建立贸易统计制度时起,就有蚕丝22担、茧绸203担出口,以后逐年递增。到1915
年,年出口蚕丝增到79826担,茧绸出口6662担,价值达1200余万海关两。
  因为欧美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至1912年,烟台即有中外纩场(纩丝厂
)数百家,缫丝工和织绸工达5万余人,超过烟台人口的一半。但是,由于放蚕技术落
后,沿用土法缫丝,致使蚕茧逐年退化,严重影响着蚕丝、茧绸的产量和质量,直接
威胁着英、美在烟台丝绸行业的利益。1919年,代表着洋行利益的东海关税务司苏古
敦(英国人)首先向北京政府提出倡议,请求成立蚕丝改良委员会(后被人称为华洋丝
业联合会),得到北京政府和社会上的赞助,于1920年正式成立,由东海关监督王潜
刚担任会长,税务司苏古敦任副会长,(按职务确定)并由烟台丝绸业知名人士担任委
员。
  1932年2月9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核准,改组为烟台丝业促进委员会,以促进本埠
蚕丝贸易,改良缫制和研究蚕丝学术为主旨,会长仍为东海关监督吴洁华,副会长是
东海关税务司伯乐德(法国人),委员是烟台丝业同业公会代表孙候甫、孙直方、烟台
绸业代理店业公会代表徐展臣、烟台丝绸协会代表赖尔敦和博多。
  华洋丝业联合委员会成立后,聘请了专家着手科学试验。并随之在南山建立了一
所现代化的蚕丝专科学校,于1922年4月1日正式开学。该校占地大约306.6亩,备有
现代化的设备,如教室、缫丝间、织绸间、博物馆、研究室、图书馆、集体宿舍等。
利用这大片的土地种植着桑树和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