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计算机应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2&rec=206&run=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海关的业务工作。1982年青岛
海关开始在业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进行进出口贸易统计,1984年进行微
机征税程序开发使用,并完成海关总署的统计工作,编制《山东口岸外贸进出口简
况》和《青岛口岸外贸进出口简况》,填补了青岛海关长期以来统计资料不积累、
无数字、无档可查的空白。1985年计算机VAX-11/750系统的安装和在海关业务上的
应用,大大减轻了海关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海关业务建设带
来多方面的益处。1985年青岛海关还承担了总署部署的“海关微机征税处理系统”
的设计和编制任务,并向全国海关做了推广,开创了海关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打印
税单等有效单证。该项目参加了“1996年全国计算机应用项目展览”,通过了海关
微机征税处理系统的部级鉴定,并获海关科技进步四等奖。自1985年安装VAX-
11/750计算机系统和配置0520型计算机至1987年5月,青岛海关技术人员在业务部
门的紧密配合下,先后开发和移植并投入运行了集装箱管理、货物仓单管理、贸易
性进出口统计、船舶船员管理、减免税管理、新贸管理、微机征税处理系统、工资
管理、人事、行政管理等十几项应用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仅1986年1年就利
用计算机为国家堵住漏税近120余万元,同年在有三次较大税则政策变化情况下使
用计算机均正确无误的执行了国家政策。1987年青岛海关计算机专业人员已有11人,
全年工作量为减免关税211523973元、统计报关单59921张、进出口仓单62000张、
开出税单10252份、进出口集装箱43326只、新贸合同2853份、征收关税307208416
元、代征税247208416元等。
  1990年青岛海关在安装了VAX-11/750机、MICVAX11、MICVAX3400机以后,共受
理进出口报关单14万多张,每天平均处理400多张,高峰期可达800张以上。VAX-
11/750机运行的海关贸易统计程序,保证了统计快报、统计磁带的及时上报。青岛
海关自行研制的“结关自动化”系统,6月份至年底投入试运行已征各类税款3亿7
千多万元,打印税单7000余张,录入仓单12165张。1990年全关区利用微机防止偷
税150余万元,罚没金额1000余万元,在关区内运行的工资管理程序、征税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税源分析程序、各类统计程序、税收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已发
挥了显著的效能,成为海关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1年青岛海关作为H883工程第二批试点海关先后于3月和7月份分别在机场办
事处货运科和业务一处进口科投入使用,应用实践表明H883在青岛海关试点对促进
业务改革,实现业务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业务技术人员素质均产生积极作用,并取
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青岛口岸和关区各地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青岛海关监
管业务量急剧增长。青岛海关1992年上半年重点抓H883系统在出口业务上的应用,
出口报关自动化于5月26日如期正式投入运行之后,在全关区推广了H883/PC统计子
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威海海关H883/PC系统试点是海关总署安排在
青岛关区的全国科技试点项目,投资30余万元。在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下,成功地进行软件调试和运行,推广了H883/PC系统,推动了海关报关自动化工
程的步伐,被海关总署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海关技术部门在短时间内在各下属关全面推广应用H883/PC,并于1992年
12月上旬全部实施完毕,并全面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海关重要业务由计算机管理。
全关区进出口报关单数据全部通过H883系统处理。1992年共受理报关单173153张,
打印税单16426张,分别比1991年增长53.7%和38%。青岛海关成为全国海关中最先
普及H883系统的单位。海关业务的各个环节全部用计算机按报关自动化的作业流程
处理,海关监管模式发生了全面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