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计算机设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2&rec=205&run=13

  青岛海关计算机的装备始于1982年,当时只有可编程序的PC1500计算器。1984
年自购了2台APPLE微机,进行微机征税程序开发使用。同年开始进行计算机房的修
建工程,11月配电室工程完工。1985年夏,完成了主机房和终端室改造工程,又购
进2台IBM微机,9月青岛海关由海关总署调拨引进美国DEC公司的32位小型计算机系
统VAX-11/750一套,当年12月移植总署研制开发的统计系统成功,并根据工作需要
陆续移植和自行开发了“集装箱管理程序”、“船舶档案管理程序”、“结关自动
化系统”等,经过验收,在业务处室开始应用。而后海关总署科技司又分配了长城
0520微机4台,增添了MICRO-11系统。
  1987年7月青岛海关引进美国DEC公司的32位小型机MICVAXⅡ一套,该机与VAX
-11/750机相比,除总线结构不同外,内存容量增大,处理速度比VAX-11/750机提
高30%。
  1988年3月海关总署分配给青岛海关汉字终端CT-110中英文终端7台,进一步扩
大了计算机的应用,到1990年青岛海关有VAX-11/750机1台,MICVAXⅡ一台,12月
又引进美国DEC公司的MICVAX3400系统1套。在MICVAX3400上运行的“H883”,配置
终端23台,关区内计算机应用由VAX750、MICROVAXⅡ到VAX3000系列,逐步形成以
青岛海关VAX/750计算机为数据处理中心的信息处理网络,向下辐射烟台、威海、
石臼、龙口、济南、淄博、潍坊7个网点。以上7个海关装备的长城系列微机,通过
长途直拨线路,借助DECNET-DOS数据通讯软件,与总关VAX-750计算机进行定期数
据文件交换。
  为满足青岛海关计算机应用发展的需要,1991年2月海关总署增配富士通1.2G
大容量磁盘机1台。
  1991年6月4日,青岛海关计算机数据通讯网络开通了总署计算机中心及关区内
外8个网络节点。同年9月H883系统在青岛海关各业务处业务现场正式运行,投入使
用。
  1991年底,海关总署分配给青岛海关4套LCOS30H4浪潮微机、1套LC386H(每套
含1台打印机)长城220KT终端15台、1600K打印机8台,用以充实青岛海关办公自动
化系统。12月20日青岛海关H883系统和微机征税均已顺利完成向HS转换,为1992年
实施的《协调制度》做好了准备。
  1992年1月1日,青岛海关报关自动化系统完成了新旧系统的切换工作,向《协
调制度》顺利过渡。
  1992年青岛海关又引进美国DEC公司的32位小型机和VAX4500计算机系统1套。
这套计算机系统与前3套系统相比,无论是内存容量、CPU处理速度,还是外围设备
挂接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上半年海关总署分配给青岛海关汉字终端10台、打印机
15台,又于7月分配7台浪潮286微机,1台386微机,9月海关总署又分配给青岛海关
35台汉字终端和22台打印机。11月27日,威海海关至石岛海关的DECNET远程网开通,
石岛海关可直接向总关、威海海关传送各种报表、数据。11-12月,全关区各隶属
海关或办事处H883/PC报关自动化系统工程先后完成,投入运行。青岛海关的科技
现代化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基本形成完整配套的计算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