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粮商粮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0&rec=38&run=13

〖粮商〗〖建国前〗〖粮食〗〖流通〗〖政策〗〖自由〗
〖手段〗=〖方法〗〖民营〗
明清时代,山东商品经济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粮食运销与日俱增。明万历年
间,政府推行的“一条鞭法”赋役制度,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生产,也为扩大粮食商
品流通奠定了基础。清政府采取许多恤商、便商的政策措施,诸如禁止“遏籴”、
减免商税、开放海禁、奖励米谷进口等,以鼓励和扩大粮食流通。乾隆年间曾规定,
“凡邻省歉收告籴,本地方官禁止米粮出境者,该督抚据实题参,将州县官降一级
留任。不揭报之该管上司,罚俸一年。不题参之督抚罚俸六月”①。其间,沿海贸
易商税继续减免,特别优待豆、米贩运,以鼓励沿海各省之间粮食流通,调剂余缺,
接济灾区,使奉天的米粮得以运往山东等地出卖,山东的大豆得以运往江浙一带销
售。从事粮食运销的商贩日益增多。粮食流通的发展,使城市粮食交易市场日趋扩
大。清中叶以后,山东的临清、德州、济宁、泰安、周村、潍县、胶州、烟台等城
市,出现许多较大的粮食流通市场,流通环节分工也越来越细,有行商、坐贾之分。
行商中有直接到产地收购的贩运商和只到中转地收购的贩运商;坐贾中有批发和零
售分别经营的专营商,也有批发兼零售或零售兼批发的批零兼营商等。行商是各类
粮商的主体,并制约着各类粮商的发展。乾隆年间,位于运河沿岸的临清,商业市
场已相当繁盛,粮食为市场交易的大宗,①《中国古代粮食经济史》360 页四方粮
商从远方运进大批粮食,在这里集中成交。有自卫河乏舟东下的河南小麦,也有从
天津溯流而至的北方秫粱,还有经汶河运自济宁一带的各种粮米。遍布临清全城 6
个区的粮食市场,经营粮食的店铺多达百余家,每年成交粮食不下五六百万石乃至
千万石。光绪年间,小清河流域八九个县,每年贩运出境的米麦达六七十万石。桓
台县的苗家资本集团,自光绪中叶崛起,从经营粮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桓台帮”
巨商。1894年(光绪二十年),苗家在索镇首创恒聚油坊,继于1906、1910年先后
在济南泺口镇开设了恭聚和、恒聚和粮栈,经营代客买卖粮油批发业务,以小麦、
高粱和花生仁为大宗,生意兴隆,获利丰厚。辛亥革命以后,时值津浦铁路建成通
车,苗商即将业务经营中心由泺口移向商埠,修建楼房门面30余间,并将原恒聚成
炭栈改为粮栈,派人分赴津浦、胶济、陇海铁路沿线及重要的粮食集散地设分庄40
余处。到1913年底结算,两年的粮食经营获纯利(制钱)10万千(折银元4万余元)
,为其原始资本总额的50倍。
清末民初,山东粮油对外贸易亦有发展。花生产量,山东冠于各省,不仅在国
内大量行销,外销出口数量亦居全国首位。1913年,全国共出口花生仁197万多担,
其中青岛103万担,烟台5万多担,两地合计108万担,占全国出口总数55%。 对外
贸易刺激了粮油商业更大发展,济南、青岛等地粮油经营进入兴盛时期。1915年开
始,苗商仅花生经营即每年获利4万多元。1918年,济南市的粮商扩展到140余家,
成立了粮业公所,主持粮油交易。1919年9 月林修竹编《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统
计,在全省104个县中,共有粮商169家,油商2085家,合计2254家。1928年5月3日,
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市内粮店多被日本侵略军抢劫,粮商元气大伤。日军侵占
济南后,津浦铁路北到泺口、南至党家庄一段车辆停驶,南北粮油运输受阻,外地
客商多不敢进入济南,以致门市冷落,生意萧条。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
粮食来源断绝,主要靠经销东北大豆、高粱的粮食商行,经营又受挫折。南京国民
政府财政部继1931年向美国借购小麦45万吨之后,又于1933年同美国签订5000万美
元的“麦棉借款合同”(次年改为2000万美元),于是美国的米麦面粉大量涌进中
国市场,国内粮价暴跌,济南市小麦每百斤由5.5元降至2.7元,花生仁每百斤由6
.2元降至3.2元。粮商严重亏赔,陷入危机。
此间,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对粮食自由流通采取鼓励政策,迭颁粮食自由流通条
例,但未真正实施,省际之间粮食流通实际处于各自封锁状态。每逢歉收之年,丰
收余粮地区往往对境外歉收地区禁运粮食,或借禁运之名抽收捐费,名曰“寓禁于
征”,影响粮食正常流通。1932年10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调节民食会议, 会
议决定:(一)由政府通令各省一律开放米麦禁令,使省与省、县与县均得自由输
转,绝对流通。其抽收米麦捐费省份,并应通令彻底取消,以后永远不得再有类似
此项捐费名目发生。(二)免除米谷转口税。(三)各省米麦如实感缺乏,经过切
实调查研究统计,认为必须禁运出境时,应先详确陈明,俟经中央政治会议酌核决
定,唯仍不得藉口“寓禁于征”抽收任何捐费。在国内口岸流通之食米,向由转运
商人出具保结者,至此亦行取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粮油货源和销售
亦多被日军及其洋行控制,民营粮油商业受到排挤,经营日渐衰退,市场粮油进、
销、存数量日趋减少,供求失衡。1942年伪济南市杂粮面粮平粜委员会调查,济南
市人口近60万,每年需要粮食140~150万包,而全年输入粮食不过55万包,其中用
于本市消费约30万包,被日本洋行收买囤积或外运约20万包。市面粮食入不敷出,
不得不挖用多年积累的库存,库存量大减。当年全部民营粮商存粮5.71万包,尚不
足抗日战争前一家粮行库存量。到11月底,全市粮商库存粮食又减少到4.4 万包,
不足月销量三分之一。花生仁的进销量减少到战前的20%~30%,经营花生仁的货
栈,由抗日战争前的40家减到24家。1943年日伪政权又以“查囤积”、“抓暴利”
为名,再次给予民营粮商沉重打击。大部分粮食集中在日军手中,粮食市场萧条。
抗日战争结束后,粮食商业继续处于衰退状态。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
党统治区相对缩小,许多地方交通中断,社会秩序混乱,粮源短缺、物价飞涨,抢
购套购、投机倒把之风愈演愈烈,供求失调日趋严重,不少粮商相继破产倒闭。据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1947年1~6月工作报告,原有粮商571家,6个月内核准歇业 105
家,实有登记开业的466家,一般仅能维持门面。在其重点调查的35家粮商中,有5
家只挂牌子,未做生意,或转为代客购买棉花、煤炭等;有14家粮商仓库已空。
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自由粮商,在频繁的交易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经营和管理经
验,善观行情动向,预测需求变化,把握有利时机,掌握适度价格。闻名全省的济
南恒聚成`同聚长粮栈,在经营中消息灵通,吞吐及时。每逢夏秋收获之前, 便派
人四出调查,预测年景丰歉。新粮登场之后,各地报告行情的函电,日夜交驰,均
由经理苗星垣亲自细心批阅,从不借手他人。该栈在邮政局设有专用信箱,在电话
局、粮关(市)分别设有定时长途电话和专线电话,情况一变,几十分钟即能通报
各地。
粮商在相互竞争过程中,也常常采取欺诈手段,投机取巧,损人利己。1925年
济南恒聚成粮栈在安徽省蚌埠购买大豆600吨,尚未运出, 济南豆价已开始回落。
此时,济南益兴货栈也在蚌埠收购,尚不知济南豆价变化,恒聚成便迅速以原价让
于益兴货栈,结果600吨大豆运回济南后,益兴货栈亏赔数千元。 掺杂使假的骗人
劣迹也在粮商经营中时有出现。1937年4月6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训令中载明,根据
济南市粮业公会主席苗世远及面粉业公会主席苗兰亭呈报,“查自去秋以来,粮价
渐高,各地小粮贩,因图微利,每将杂粮生米掺杂土沙并施水潮,希冀增多重量,
尤以小麦一项特甚,以致各厂制粉时有牙尘之弊。虽各厂均有清麦机器之设备,无
如土沙太多,遂使清不胜清,每袋小麦入机,即有四分之一土沙清出”,“不但妨
碍卫生,实属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