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成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0&rec=156&run=13

〖粮油〗〖加工〗〖成本〗〖管理〗〖生产〗〖联产品〗〖工业〗〖能耗〗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先后实行过加工成本、生产成本、联产品成本3种管理办法。
自1955年粮食加工企业、1960 年油脂加工企业先后划归粮食部门统一管理后, 至
1978年粮油加工一直实行委托代加工。其中1964年粮油加工厂曾逐步合并到仓库、
粮所统一核算,1970年后又逐步恢复独立核算。委托代加工由粮食主管部门下达生
产任务,原料由粮食商业拨付,产品及副产品再全部拨交粮食商业。粮油加工只按
核定的加工缴费标准计算加工收入,其成本管理也只核算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分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 5
项。管理以降低能耗和管理费支出为重点,从70年代起,山东粮油加工企业开始以
完善工艺、更新设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同时加强了职工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
水平和操作技能,减少了设备的跑、冒、漏、滴现象。对辅助材料、动力、煤、水、
电、管理费用也实行了定额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消耗和支出,煤、电等主要能源消
耗一直较低。1978年,全省平均吨标准粉电耗36.63度,花生油吨料煤耗66.84公斤,
比1971年分别降低3度和6.4公斤;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1年的每人平均3.92万元提
高到4.62万元;吨标准粉加工成本9.39元,为70年代最好水平,比1971年降低7.03
%;吨花生油、大豆油加工成本分别为51.15元和232.79元,是1974 年以来最好水
平。粮油加工主要产品电、煤耗及加工成本在全国一直是较低的。
1978年起,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开始实行粮油价拨加工。粮油原材料按现行收购、
调拨作价办法依质论价,粮油产品再按国家质量标准定价拨交,货款实行差额结算。
粮油产品成本管理也由加工成本变为生产成本。由于粮油原料成本约占生产成本90
%左右,对生产成本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成本管理开始由节能降耗型转向以
提高出率、降低原料消耗与节能降耗并重型。
1978年以后,全省粮油工业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同时加强了原料、产品计量、
检验等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了出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1988年小麦综合出粉率80.
4%,特二粉73.22%,标准粉81.62%,花生油40.74%,大豆油12.33%, 均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大豆油、花生油出率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由于采用浸出
工艺制油,使大豆油出率达到15.36%,花生油达到43.09%,分别比机榨制油提高
3.33%和2.38%,吨油产品可分别节约原料成本99.38元和77.08元。机榨花生油吨
料煤耗87公斤、大豆油吨料煤耗78公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公斤和38公斤,
居全国第一位。吨标准粉电耗40.66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度,居全国第三位。
浸出溶剂油耗,花生油吨料6公斤、大豆油吨料6.22公斤,分别比1978年降低3. 56
公斤和8.46公斤。1988年因出率提高、能耗降低,全省节约粮食1.7万吨、油脂920
吨,节约电424万度、煤7万吨、溶剂油27吨。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8年的每人平均
4.62万元提高到5.32万元。实际成本由于原料作价不统一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
影响,企业间、地区间、年度间已失去可比性。1988年全省粮油加工单位成本平均
每吨标准粉18.57元,大米15.63元,花生油154.58元,豆油285.39元。
“七五”期间,部分粮油工业为搞好深加工、精加工,提高粮油附加值,研究
推广了联产品工艺技术,联产品成本管理随之产生。联产品成本管理是在计算生产
成本基础上,再按各联产品的实际产量及价值比例系数(出厂价格)进行分配管理
的一种方法。从实际生产看,联产品生产成本都低于单产品成本。枣庄市第一面粉
厂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三种联产,出率分别达到15.21%、50.48%、8.58%,
每加工一吨小麦,联产比单产特二、标准粉分别节约原料成本26.89元和67.88元,
全年可分别节约原料成本98.04万元和24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