鲽形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92&run=13

体甚侧扁。从幼鱼到成鱼有变态现象:仔鱼体两侧各具1眼,左右对称,变态后1
眼移至另侧,变为不对称,无眼侧通常无色。古籍通称比目鱼。由于不了解其变态现
象,古时对这类鱼的误说很多。山东种类较多,多数为重要经济鱼类。
(一)鲆科Bothidae
两眼偏于头的左侧,下颌突出,具胸鳍。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古称比目鱼、偏口
鱼,今沿海名牙片或偏口。成体眼偏左侧,吻突出,牙发达,呈犬齿状。有眼侧暗褐
色,有少数深色斑点,无眼侧灰白,奇鳍上或有斑点。牙鲆为大型冷温性底层鱼类,
白昼卧伏沙泥海底,夜间觅食。性凶猛,食性广泛,除鱼类外,也摄食虾类、蟹类、
软体、环节和棘皮等动物。肉质优美,为名贵经济鱼类,是北方海域主要捕捞对象。
水产市上常与其他鲆鲽类混装冰冻。由于捕捞过度,资源呈衰退趋势。除人工增殖外,
国内外均已开展人工养殖。
桂皮斑鲆 Pseudorhombus cinnamomeus(Temminck et Schlegel)沿海名花点鲆。
眼亦偏左,形状与牙鲆近似,但体较高,尾柄甚短,牙较弱,侧线前方有颞上枝。体
褐色,体侧有大小暗色环状斑多行。分布于全国北南沿海,个体较牙鲆小,数量较少。
(二)鲽科 Pleuronectidae
两眼偏于头的右侧,口通常前位,下颌稍突出。
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Schmidt) 沿海俗称高眼或长脖。上眼位于
头的背缘,口较大。有眼侧褐色或浅褐色,无斑纹。为冷温性底栖鱼类,在鲆鲽鱼类
中产量最大, 肉质好,经济价值较大。1960年黄、渤海产量达3.2万吨,以后下降,
至80年代,山东年产仅3000吨~4000吨。
圆斑星鲽 Verasper va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沿海名花片。体长卵
圆形,头小,吻短,眼中等大。有眼侧具强栉鳞,暗褐色,无斑;背鳍和臀鳍上各有
5、6个暗色圆斑,尾鳍上亦有3、4个黑点。肉质好。渤海至东海近海均有分布,以黄
海北部产量较多。
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沿海称鼓眼。体
较高,呈卵圆形。头小,眼大,眼球突出。吻短,吻长仅及眼径的一半。体两侧被细
圆鳞,两侧侧线同等发达,近于平直。有眼侧灰褐或红褐色。全身及各鳍均分布有多
数不规则小形暗色斑点。尾鳍圆形。为温水性底层经济鱼类。山东黄海沿岸产量较多。
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Günther) 沿海称黄盖或小嘴,亦称沙
板。眼较小,两眼偏于头的右侧,上眼接近头背缘。口小,牙扁,呈门牙状。有眼侧
暗褐或青灰色,体侧及鳍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暗色斑点。底栖,冷温性。为黄、渤海区
经济鱼类之一。
与黄盖鲽群混栖的还有尖吻黄盖鲽 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
(Jordan et Snyder)体形与黄盖鲽相近,但鳞较大,有眼侧牙较多,一般不具斑点。
(三)鳎科 Soleidae
体侧扁,呈长卵圆形或舌形。两眼均在头的右侧,口小,下颌不突出。
条鳎Zebrias zebra(Bloch) 俗称花手绢、花牛舌或花鞋底。体呈长卵圆形,头
短,吻钝,眼小。口前位,近弧形,左右不对称。背鳍与臀鳍很长,与尾鳍相连;胸
鳍与腹鳍很小,无眼侧胸鳍退化。有眼侧体黄褐色,满布黑色横带,平行排列;尾鳍
上有黄色斑点。广泛分布于黄、渤沿海,产量不多,有经济价值。
(四)舌鳎科 Cynoglossidae
体侧扁,延长呈舌状。吻圆钝,向下呈钩状弯曲,包被下颌。两眼位于头的左侧。
口小,下位,牙绒状。大多有经济价值。
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 Gnther 俗名牛舌鱼或鳎板。 眼较大,有眼
侧有侧线3条,两侧均被较大栉鳞。常见,有经济价值。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 沿海亦称牛舌鱼、鳎板鱼。有眼侧
侧线3条, 具栉鳞,无眼侧具圆鳞;鳞较前种小,眼亦较小。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
栖近海泥沙底层中,以虾、蟹、小鱼和底栖动物为食。肉味美。在舌鳎类中个体较大。
产量较多。
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Gray) 亦称牛舌鱼。体形与前种相近。
眼小,头长为眼径的10倍以上。个体较大。为重要经济鳎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