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形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80&run=13

本目鱼类旧称等椎类Isospondyli, 因各鳍均无硬棘,又称软鳍类Malacopteryg
ii。包括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山东沿海人民认识本目鱼类也很早。
(一)鲱科Clupeidae
身体侧扁。口较小。体被薄圆鳞,腹部常具强或弱的棱鳞。多为集群性上层鱼类。
太平洋鲱Clupea harengus pallasi Valenciennes 郝著和通志(郝著指清郝懿
行著《记海错》,通志指清宣统《山东通志》,以下同。) 皆称青鱼,今仍沿用。荣
成县有地名青鱼滩,可见鲱鱼业在山东历史悠久。鲱鱼为集群冷温性中上层洄游鱼类,
有重要经济价值,但资源情况波动变化很大。建国后,50年代很少,60年代有所回升,
至70年代最高,年产曾达10万吨以上(1972年),至80年代仅有数千吨。应加强资源调
查和保护。
青鳞鱼Harengula zunasi Bleeker 亦称青皮或青鳞,通志和郝著皆称柳叶鱼。
为集群性小鱼。是近海主要渔业对象。产量年达数百吨。
斑点莎瑙鱼 Sardinops sagax melanostica(Temmincket Schlegel) 渔业上称远
东拟沙丁鱼。与小沙丁鱼的主要区别是本种鳃盖骨上有辐射沟,体上侧有数条深色斑,
腹部棱鳞细弱。过去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黄海少见。70年代以后,黄海资源逐渐增多,
具有开发潜力。
斑  Clupanodon punctatus(Schlegel) 通志称,现沿海名刺儿鱼、气泡鱼或
扁 。 体侧扁。上颌中间有1缺口;背鳍最后1根鳍条延长呈丝状。鳃孔后缘上方有1
黑斑。为近海主要捕捞对象,也可进入河口。产量较大。
鳓 Ilisha elongata(Bennett) 旧籍称  (通志) 、互各鱼(郝著) 、河罗鱼
(乾隆《福山县志》)、鳓鱼(《本草纲目》)。今沿海有鳓鱼、火鳓鱼、白鳞鱼、 鱼
鱼和 (同鲞)鱼等地方名称。其腹缘有强的锯齿状棱鳞。下颌突出,口裂垂直。鳞薄,
易脱落。鳓鱼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肉质优美,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但资源不断遭
到破坏。建国后,山东年产数千吨,最高达8000余吨(1952、1965),有时波动在1000
千吨以下。除加强资源保护外,已开展增殖和人工养殖。
鲥 Macrura reevesi(Richardson) 《尔雅》称 ,一名当 (邢疏) ,春秋时称
 鱼,今通称鲥鱼。体侧扁,腹缘有棱鳞,口大,端位,无牙。鳞大而薄,上有细纹。
上颌中间有1显著缺口。 头及背缘灰黑色。鲥为中国名贵食用鱼类之一,但山东数量
很少。
(二) 科Engraulidae
吻部通常突出,口下位。上颌骨甚长,超过眼后。腹部有弱棱鳞。臀鳍较长,无
侧线。
 Engraulis japonicusTemminck et Schlegel沿海俗称离水烂,亦名抽条。
为沿海中上层小型鱼类。趋光性很强,产量较大。据估测资源尚有开发潜力。其幼鱼
干品在市场上称为海蜒。
黄鲫 Setippina taty(Valenciennes) 沿海名毛口鱼、麻口鱼或黄尖子。亦为近
海小鱼,山东沿海产量较大。资源尚可进一步开发。
刀鲚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旧籍称 鱼、  鱼、  刀或 鱼,今
山东通称毛刀鱼或河刀鱼。 刀鲚由前至尾逐渐尖细,形如篾刀,胸鳍下缘有6根游离
鳍条,分散如丝状。腹部棱鳞发达。在山东以黄河毛刀鱼产量较大,每年春从沿海溯
黄河至支流中产卵,东平湖为主要产卵场,群众则沿河捕捞产卵鱼群。民国时期年产
有数万斤,50年代高产时可达数千吨。之后,由于闸坝影响,黄河泾流减小,甚至断
流,至今产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