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鱼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75&run=13

现代生存的鱼类各地分布不同,就全面来说仅是古代鱼类遗存下来的一小部分,
和其他动物一样,古代鱼类大多已经绝灭,只有少数成为化石保留下来,陆续被人们
发现。
中国古代对鱼类化石的发现很早,古籍中称作石鱼或鱼龙,亦称龙鱼,最早见于
《山海经》中。后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鱼化石的产地、地理位置、埋存层位、
保存状况及性状,宋杜绾在《云林石谱》中对鱼化石的成因等,都作了比较科学的论
述。历代许多典籍、笔记和地方志中,有不少关于发现鱼化石点的记述。但由于缺乏
现代鉴别所必需的详细记录,其属种难于稽考。
关于山东的鱼类化石,1923年任锡畴和日丹斯基(O.Zdansky) 在蒙阴宁家沟采得
弓鳍鱼标本,经斯登雪(E.A.Stenti,1935) 订名为斯氏弓鳍鱼Sinamia zdansky S
tenti,此后蒙阴和莱阳均有弓鳍鱼和狼鳍鱼Lycoptera化石发现。1934年,在临
朐县山旺硅藻土中发现了闻名中外的动植物化石点,首批鱼化石标本经杨钟健和张春
霖研究(Young C.C. &T.L.Tchang,1936,Fossil fishes from the Shanwang series
of Sh antung.Bulletin of the Geogrogical Society of China,March,1936.),发
表(1936)了中新  Leuciscus miocenicus、临朐 Barbuslinchuensis、司氏
 Barbusscottii和大头麦穗鱼Pseudorasbora macrocephala4个新种,都是
鲤科鱼类。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质工作者先后在莱阳、蒙阴、郯城、昌
乐等地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但鱼类化石研究的报告还不多。进入60年代,在渤
海湾发现了大油田,在地质勘探中,发现了不少鱼化石,有的是鳞、骨残片,有的则
比较完整。 张弥曼等1985年研究后认为:属于副鲚鱼科Paraclupeidae的有胜利双 
鲱Diplomystus shenhliensis,鲱科的有渤海艾氏鱼Knightiab ohaiensis,
均见于垦利县中新世地层中。在滨县和垦利县第三纪地层中的还有属于鲤科的草鱼、
青鱼, 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的咽齿, 以及 科Bagridae鱼类的胸鳍硬刺。属于 科
Serranidae的还有始新洞庭鳜Tungtingichthys eocaenus和义和庄王氏鱼Wangia
yihezhuangensis, 前者见于博兴中始新世地层中,后者发现于沾化和利津早第三
纪晚期地层中。
在古代人类遗址中,往往保存有鱼类和其它动物的骨骼。在山东例如1974年在胶
县三里河、1981年在烟台白石村已发掘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都曾发现过大批保存下
来鱼类鳞片和骨骼,经鉴定可辨识的有梭鱼、鳓鱼、黑鲷、真鲷、鲈鱼、兰点马鲛和
红鳍东方 等几种硬骨鱼类。在殷墟出土的鱼骨中,可辨识的也有鲤鱼、青鱼、草鱼、
鲻鱼、黄颡鱼和赤眼鳟等几种。殷墟邻近山东,同属黄河流域,那时山东地区,也应
有这些鱼类。
一些古代典籍提到鱼类:《诗经》中提到的鱼类有13种;《尔雅·释鱼》列有鱼
类24种,其中鲤、鲋(鲫)、 (鲢)、草、鳙、鲂、青、赤眼鳟等鱼已为当时黄河流域
的群众所熟习。在西汉以前的文献中,山东地区已有中华鲟和白鲟的记录。从元代于
钦所著《齐乘》中,可知当时寿光尚有不少松江鲈。明末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
书·山东篇》中提到山东沿海海产鱼类“有数十种”,惜未提出名录。清代郝懿行著
有《记海错》 一书, 记述了山东鱼类27种,其中25种属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有沙
(鲨)鱼和老般(板)鱼。清代《山东通志》物产表中列有鱼类35种,其中34种是硬骨鱼
类。这是辛亥革命以前比较可靠的具体记录。
18世纪以后,中外学者开始了山东鱼类的现代分类学研究。根德(Gnther) 在187
3及1874年两次报告了烟台鱼类47种;伦达尔(Rendahl)1924年报告中国海产鱼类71种。
1931年朱元鼎著《中国鱼类索引》出版,该书根据文献汇集了产于山东的鱼类112种,
其中108种是硬骨鱼类,4种是软骨鱼类。
1932-1935年,是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学者调查研究山东鱼类最多的时期。193 2年
伍献文发表《中国比目鱼类志》,其中有山东比目鱼19种;同年方炳文和王以康发表
《山东鲨鱼志》,记录了山东软骨鱼类29种。1933年伍、王二人又在《山东狮子鱼》
一文中, 记录了山东狮子鱼5种。1933年和1935年,王以康发表了两篇《山东沿海硬
骨鱼类之调查》,其中1933年记述了鱼类74种,1935年50种。1935年,王希成又报告
了山东沿海硬骨鱼类65种。这些研究提供了较前丰富的山东鱼类资源的具体资料。
山东内陆鱼类,一向少人研究。在20年代~30年代,森为三(MoriT.) 于1928、1
929、1933年先后报告了济南鱼类10种,尼科尔斯(Nichols)1929年分别报告了山东淡
水鱼类3种,1930年又报告山东细鲫(按:即中华细鲫)1种。1943年尼科尔斯在《中国
淡水鱼类》一书中汇集列述了山东淡水鱼类39种。这是建国前对山东淡水鱼类比较全
面的记录。中外学者这些调查,大都集中在沿海或少数城市,标本来源有很大的局限
性。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首先开展了黄、渤海鱼类的全面调查,出版了《黄、渤
海鱼类调查报告》(张春霖等,1955) ,共报告了海产鱼类201种,其中有硬骨鱼类17
7种, 软骨鱼类24种。1960年,朱元鼎发表了《中国软骨鱼类志》,记录了全国软骨
鱼类126种, 其中见于黄、渤海域的约有42种。其后各研究所和大学等单位在之后的
海洋调查中又有所补充,奠定了山东海洋鱼类的基础。
山东淡水鱼类方面,山东大学生物系自50年代起分别对山东主要湖泊、河流、水
库以及泰山、 昆嵛山等地进行了有计划地调查采集, 积累了较丰富的标本资料,在
《山东南四湖鱼类研究》中报告了鱼类70种(1959),《沂河、沭河鱼类调查》(1962)
记录了鱼类45种。195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黄河渔业生物调查中涉及山东境
内的淡水鱼有54种。1959年山东师范学院报告了济南近郊鱼类49种。与此同时,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也不断充实山东鱼类标本,并对过去的记录作了系统整理,反
映在《中国鲤科鱼类志》上、下册(伍献文等1964,1977)中的山东鲤科鱼类有41种。
1 987年, 在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持下,多单位协作,通过系统整理,《中国鱼类系
统检索》出版,其中能较全面反映全国及山东地区鱼类种类的概况。
根据实际调查, 山东地区共有鱼类约370余种,约占全国鱼类总数的13.2%,其
中海洋鱼类约258种,淡水鱼类(不包括河口咸淡水鱼类和引进未驯化的养殖种)115种
(根据实际调查种数,过去的同物异名记录不计。)。由于受暖流和季风影响,有的暖
水性南方种类会偶尔进入黄海,特别是黄海南部,所以实际海洋鱼类,可能超过此数。
淡水鱼类资源
山东有115种纯淡水鱼类。其中鲤科69种,占60%;鳅科6种,占0.54%;鲇形目
11种,占0.98%;其它科比较分散,数量很少。
山东水资源缺乏,除黄河、小清河等少数河流外,其他多数河流,大都源短流急,
汛期暴涨暴落,冬春干涸断流,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所以鱼类自然资源多集中在
鲁西南微山县的南四湖和东平县的东平湖及沿黄河一带,形成主要的淡水捕捞渔业基
地。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和黄河多次断流,资源情况变化很大。1985年以后,淡
水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所以生产情况的增减,不一定是自然资源的消长。主要
淡水经济鱼类有鲫、鲤、鲇、鳊、鲂、 类、 、乌鳢、黄颡鱼、草、鲢、鳙、鲴、
黄鳝、泥鳅、大鳞副泥鳅、多鳞铲颌鱼(赤鳞鱼)等20余种。其他如几种罗非鱼、银鲫、
虹鳟、胡子鲶等则为引进的养殖鱼类,不属于本省的原有鱼种。占养殖产量很高的鲢、
鳙、鲂、鳊和草鱼等在自然资源中比例均不大。
山东淡水鱼类区系的主体是 亚科、 亚科和雅罗鱼亚科等中的江河平原鱼类,
也有一些如黄鳝、泥鳅、斗鱼、乌鳢、刺鳅等印度平原鱼类,但它们都是中国的广布
种;典型的北方冷水性鱼类如七鳃鳗、细鳞鱼、哲罗鱼和大麻哈鱼等尚未发现,南方
种类很多的 亚科、鳢科等在山东的种类都很少,表明了山东淡水鱼类区系的南北过
渡特点。
海洋鱼类资源
山东250多种海洋鱼类中, 大部分有食用价值和其他经济价值。主要经济鱼类有
小黄鱼、黄姑鱼、白姑鱼、 、鳗鲡、太平洋鲱、斑点莎瑙鱼、鳓、带鱼、真鲷、黑
鲷、银鲳、赤眼 、鲻、长蛇鲻、多鳞 、鳕、花鲈、鲐、蓝点马鲛、红娘鱼、长棉
 、玉筋鱼、蓝圆 、竹 鱼、黄鲫、青鳞鱼、 、鲆类、鲽类、舌鳎类、马面 、
东方 以及鲨类、鳐类等40余种。其中小黄鱼、带鱼、鳓鱼、真鲷、鲐、鲆、鲽等历
来都是本区主要捕捞对象,由于资源破坏,产量锐减,有的已经枯竭,应切实有效地
加强资源保护。20世纪70年代以后,太平洋鲱(青鱼) 、绿鳍马面 、斑点莎瑙鱼(远
东拟沙丁鱼)先后得到开发,但产量波动很大。
山东海洋鱼类区系,基本上也是黄、渤海鱼类区系,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的东亚
亚区。其主要成分是暖温性和冷温性鱼类,其中许多种类是南方和北方所共有的,但
暖水性种类较少。许多分布于南方的暖水性鱼类如石斑鱼、长棘鲷、的鲷、隆头鱼、
金枪鱼、豹鲂 、黄鲂 等一般不进入本区;但也有一些如大眼鲷、旗鱼、枪鱼、扁
舵鲣、翻车鱼等因暖流或季风影响,或追赶其它鱼群,偶尔会进入本区,但大多限于
黄海或黄海南部,很少进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