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生物学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145&run=13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奏请清政府,在济南创立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
同年招收新生300人,除经学外,还开设博物、地质、矿物等一些“西学”(自然科学)
课程,这是山东进行现代生物学教育的开端。其后又分设师范、农、医专科,开设解
剖、动物和植物等课程。以后几经变迁,于1930年在青岛山东大学理学院正式设立生
物系。 此时教会办的齐鲁大学在济南也开办了生物系。1937年7月,日本全面大举侵
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大学和齐鲁大学均西迁四川,山东大学迁至万县,后被
国民党政府停办,齐鲁大学借住成都华西坝,勉强上课。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1946年齐鲁大学生物系迁回济南。同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复校后生物学科方面在
理学院设有动物、植物两系及海洋研究所,在农学院设有水产系;并为医、农学院开
设生物学课程。除了专业系科之外,同时省内各医、农、水产专科学校亦进行相应的
生物学教学。此一阶段,由介绍和仿效西方到建立自己的学制,并开始自编教材和初
步进行科学研究。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教会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院
校进行院系调整,综合大学和师范学院理科皆有生物系;其他医、农等学院独立建校,
也设有生物科(组或教研室),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此后,提倡学习苏联,分设专业,
进行专业教学,招收研究生。1958年,各地增设了一些新的学校,由于主客观条件不
够,没有得到巩固,至1962年随着国家经济调整,大都合并或撤销。60年代直至1966
年“文化大革命” 以前, 各校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联系实际和“两条腿走路”
(即在发展正规的全日制教育的同时也发展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方面都作了许多探索
工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积累了经验。“文革”期间,教育被彻底破坏,对生物
学科影响尤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恢复招收本科生,并制
订了学位条例,先后分批确定了招收硕士和博士生专业,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
逐步扩大了授予权。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山东省先后发展了一批高等学校。80年代,各校专业设置大都向综合性、
应用性方向发展,开始打破了50年代的综合大学与专科院校的单一分工。在生物学方
面,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新技术开发等均有较大的发展。